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北斗观察网 | 刘雪飞:拜年往事

北斗观察网 | 刘雪飞:拜年往事

2023年01月26日 06:55:39 来源:老记说事 访问量:919 作者:刘雪飞

Happy New Year

  尽管疫情笼罩,但阻挡不了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心气。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邀请一些媒体人、文化人共话“过年“的话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国传统佳节——春节的文化魅力。


拜年往事


刘雪飞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祝愿的一种方式。每逢春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拜年的往事,那些生动热闹的场景,像一堆花花绿绿的糖果,珍藏在记忆深处,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都散发着甜美的味道,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一个偏远山村,过去物质匮乏,平日连糖果都很少吃到。一入冬季,小孩子就开始盼望过年。过年真好啊!放鞭炮,穿新衣,吃好饭,特别是五更拜年,简直就是孩子们的狂欢。

  大年三十晚上,吃了年夜饭,一家人一起守岁,彻夜不眠。午夜十二点,男主人到院子里放鞭炮,迎新年。放完鞭炮,家里的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女主人在厨房做菜、下饺子,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五更要吃饺子和鱼。五更的饺子里包着硬币、糖果、大枣、栗子,吃到这样的饺子,寓意着来年能挣到钱、生活甜美,孩子们往往为了能吃出钱而多吃好几个饺子。五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因为鱼有腥味,也被人们说成谐音“兴”,寓意新的一年兴旺。

  吃了五更的饭菜,大人和孩子都穿上崭新的衣服鞋袜,女主人和老人在家里迎接来拜年的人。年纪小的孩子跟着爸爸外出拜年,年纪大点的孩子与本家族的兄弟姐妹集合,成群结队外出拜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三四个孩子,我们家族的兄弟姐妹汇集到一起有近二十人,农家小屋空间狭窄,容纳不了拜年的大队人马,于是,前面的人进屋问好,后面的人就站在院子大声问好。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村还没有通电,街上黑乎乎一片,屋子里灯光温暖,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烟花的声音和味道。人们穿梭于街头巷尾,去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拜年。“爷爷过年好,奶奶过年好……”“伯伯过年好,大妈过年好……”“大叔过年好,大婶过年好……”“好,好,快来家坐坐……”“来,给你糖……”“坐下抽支烟……”“上炕坐着吃点菜,喝点酒……”,煤油灯或红蜡烛映照着一张张笑脸,热情的问好声或应答声此起彼伏,传遍寒冷的夜空。

  若是下过雪,脚踩在雪地上会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冷风吹在手上和脸上,心里却洋溢着温暖和快乐。难免有人因脚下的雪不小心滑倒,即使是年岁小的孩子摔倒了也不哭,旁边的人会把摔倒的人扶起来,打趣道:“过年了,你拾了个大元宝。”周围的人也都善意地哈哈大笑,拍拍身上的泥土或雪花,大家又兴高采烈地走在去拜年的路上。

  小孩子最喜欢拜年,喜欢成群结队的热闹,喜欢黑夜行走的神秘,更喜欢到了哪家拜年都会得到糖--虽然嘴上推辞“不要,不要。”去拜年的那家大人通常会抓着一把糖追着塞到孩子们手里,有时甚至会追到院子或门口。我那时年纪小,分到的糖格外多。每当兜里装满糖,我就高兴地回家把糖放好,再出去拜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糖。孩子们也都会互相比较谁得到的糖更多、哪种糖更好吃。有位本家的爷爷每年过年前都到山上打野兔,过年那天包兔肉饺子,这在当时是很少吃到的美食。去他家拜年,热情的爷爷总是让我们尝尝他家的兔肉饺子。

  老家的人们讲究辈分,按照传统习俗,拜年只能是晚辈给长辈拜年--这是农村特有的文化。我们家族的辈分在村里最大,村里的大多数人叫我的父母那一代人为“老爷爷”“老奶奶”,我和同辈的兄弟姐妹从一出生就被人叫“小爷爷”“姑奶奶”,我们从小就叫很多中老年人为“孙子”“侄子”,叫他们的妻子为“孙媳妇”“侄媳妇”。

  小时候,我和同辈的小伙伴都不喜欢自己的辈分大,觉得出门论辈很麻烦,特别是一到拜年,我们这些辈分大、岁数小的孩子就会有些无奈地想:辈分这么大干什么?过年都不能挨家挨户要糖吃。

  一位和我同辈的同学回忆:“小时候,同学小亮的爸爸带他到我家拜年,见到我和弟弟,小亮的爸爸就问‘大爷爷、小爷爷,过年好。’--现在想起来真滑稽!那时,我跟弟弟还不到十岁,手里正拿着鞭炮在搓火药芯玩呢!”

  我有个邻居那时四十多岁,论辈分,我叫她“侄媳妇”,她知道我喜欢糖,就逗我:“你问我过年好,我就给你糖。”我毫不犹豫地说:“侄媳妇好。”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当时在我们老家,辈分大的人给辈分小的人拜年问好会被人当成笑话。

  在我少年时的一个秋天,我们家搬出故乡的村庄,此后,我只回过老家两次,还是来去匆匆。很多年后,一位童年好友发信息告诉我:“你们家搬走后,每逢过年,你的几个堂兄去我家拜年,我都会眼巴巴地盼着人群当中有一个人是你--虽然我知道,你们家已经不在村里住了!”这句话,说得我泪流满面……自从我离开老家,我们再也没有见过!

  如今,我们家族的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大都因为学习或工作定居在全国各地,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分散在东西南北,有的人相距千里,很多人甚至一别就是半生。生活在城市,我们再也不用论辈分称呼别人了,但故乡特有的乡情也远了!我们小时候齐聚一堂的热闹,也很难再有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家拜年的习俗也改变了,拜年时间由过去大年三十的五更开始变成正月初一的清晨五六点开始,拜年方式也与时俱进,电话拜年、网络拜年等新的拜年方式,让天南海北的人们如同近在咫尺。

  然而,我还是很怀念小时候拜年:大年三十半夜,和兄弟姐妹成群结队,行走在大街小巷,踩着绵软的积雪,闻着鞭炮烟花的味道,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夜色很深,快乐很真!几个鞭炮、几块糖果,就能让我们高兴好几天!特别是那种人与人真诚相伴的温暖,更让我留恋!

刘雪飞,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阅读:

北斗观察网 | 贾 旭:记忆中的糊顶棚过年
北斗观察网 | 吴夏炎:共“圆”一个“年”
北斗观察网 | 李安心:过年,思乡情深意浓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