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提要】:
本文通过“解题”“举例”“剖析”三个小标题,介绍了什么是“一滴水”稿子,如何写好这类稿子等问题。
文章指出,“一滴水”稿子,是指那些具体、生动的微观稿子。这类稿子犹如“一滴水”那样小,但却能反映社会变化的大主题。
文章强调,这“一滴水”不是随便的“一滴水”,而是要经过一番精心挑选的“一滴水”。在实践中要努力做到:事不典型不用;写不生动不发。
一、解题:
一看标题,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一滴水’稿子?”
下面先来解题——
看到“一滴水”的字眼,不少人就会想到那句话“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一滴水”与太阳的关系,即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小能反映大。
“一滴水”稿子,则是指那些具体、生动的微观稿子。这类稿子犹如“一滴水”那样小,但却能反映社会变化的大主题。
“一滴水”稿子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是一个人的事迹,也可以是一个社区的故事,还可以是一个地区的风貌。总之,世间人和事,林林总总都可入文。当然,这同样需要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小中见大”。
二、举例:
解题之后还需看看实例——
实例1:
一篇题为《云端下的守线人》的报道(载于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2日第07版),写的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永安工务段永安南兴泉路桥工区的工长王俊的事迹。
这篇稿子可谓“一滴水”稿子的典型。请看稿子的开头:
早上7时,头戴安全帽,身穿作业服,挎上作业包,王俊和工友们向着戴云山深处出发。这天他们要对兴泉铁路沿线的黄杜岩隧道进行检修作业。
王俊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永安工务段永安南兴泉路桥工区的工长。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铁路工人。以前,看着父辈穿着制服,守护着一趟趟列车的运行,王俊感到的是荣耀,真正做了这一行,他才体味了其中的辛苦。
这篇稿子接着记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写出王俊工作的艰辛——
有多险?隧道顶面离地百米,坡面近乎与地面垂直。安全绳自峭壁上垂下,脚下就是百米高空。因此,他们被称作云端下的守线人。
有多难?由于地质条件特殊,不同于一般的骨架式防护,黄杜岩隧道外裹了一层柔性主动防护网。网面柔软,缺乏支撑点。作业时,王俊只能靠手攀住防护网上的钢丝圈,身体紧贴峭壁,才能勉强维持平衡。
大家可以看看这篇稿子的全文,该文通过王俊这“一滴水”反映出铁路守线人的工作实情和精神风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实例2:
一篇题为《“社区十八匠”》的通讯(载于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2日01版),写的是一个社区里的故事:
张旭东开心得合不拢嘴,“看咱这‘社区十八匠’,大门一进,真是如同进了百宝库!”
可不是百宝库嘛!补鞋匠、磨刀匠、补漏匠、水电工……大家个个穿着红马甲,都在大厅里聚齐了!
这下,居民小修小补方便了,匠人手艺钱挣得安稳了,收费还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大家都夸好!
“现在‘十八匠’,都不止18个喽!你看,烘焙师、瑜伽师、早教师,年轻人也进来了,足有五六十人了!”点数着服务中心大大小小的摊位,刘万芬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2日01版)
这篇稿子通过社区为民排忧解难的具体事儿,反映了人们的暖心日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三、剖析:
结合以上两个实例,试做以下几点剖析——
1.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滴水”。
以上两篇“一滴水”的稿子,写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却生动、活泼地反映了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的变化发展。也正因为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种写我们身边的人、身边事,看着亲切!舒心!”
现在有些记者写稿总想写那种“大纪实”的稿子,也醉心于“鸿篇巨制”,觉得那才是“有水平”。其实这是一种浅见。办媒体固然少不了大稿子,比如重大问题、重要节点上需要发一些这样的稿子,以给人以宏观的思考。但更多的则是这些“一滴水”的稿子。这些稿子虽“小”,但却是客观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无数个“小”才筑成一个整体的“大”,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位在中央媒体工作的老编辑说,我们值夜班的时候,当然要关注重大新闻,但同时也关注这种“一滴水”的稿子。这类稿子写的是凡人小事,但轻盈、耐读。每天安排版面时总“想着它”,并要对其精心‘打扮’一番与读者见面。
2. 严格挑选“一滴水”。
从表面上看,“一滴水”稿子似乎好找、好写。其实不然。这“一滴水”不是随便的“一滴水”,而是要经过一番精心挑选的“一滴水”。
这“一滴水”稿子,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具有能见“太阳光辉”的基因。上面介绍的两个实例,均有这样的因素,因而人们喜欢看,形成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光明日报近年来在一版开设了《我在现场》《这些暖心故事》专栏,这两个专栏登载的都是这“一滴水”的稿子。如“天降美食”“真暖和”等稿子,篇幅不长,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据了解,该报编辑部对“一滴水”稿子十分“挑剔”:事不典型不用;写不生动不发。正是这样一种态度,才使稿子赢得了不少读者的青睐。
3. 精心写作“一滴水”。
“一滴水”稿子,篇幅短小、选材集中,但要将其写好并非易事。需要注意有两点:一是切口小,二是刻画深。
切口小,指的是落笔的切入角度要小。如《云端下的守线人》的开头:
早上7时,头戴安全帽,身穿作业服,挎上作业包,王俊和工友们向着戴云山深处出发。这天他们要对兴泉铁路沿线的黄杜岩隧道进行检修作业。
再如《“社区十八匠”》的开头:
大清早,四川成都郫都区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一开,张旭东直奔老裁缝刘万芬摊位。
“买短喽,帮我把两张搞拢,搞快点哈!”他掏出两块罗纹布。
“莫得问题!”刘万芬麻利地抖落开布,把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踩得飞快。
这些开头或直白,或描写,小切口一下子把人带入现场。
刻画深,说的是写人或说事时不可简单地叙述,而是要善于刻画。不能说要做到入木三分,但也要给人以逼真感、实在感。限于篇幅不在这里举例了,大家可以看看上面所举的两篇例文细细体会。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