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要】: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做出精彩标题的奥秘:
1.反复阅读新闻稿件。
2.仔细寻找重要之“点”。
3.精心构思表达方式。
文章强调,提高做题水平和能力,多思、多做是必走之路。别人有做过50个题的经验,你才做过几个题,那显然是有差距的。只有通过多思、多做,才能“悟得其道,掌其之法,脱颖而出”。
今年元月4日媒体发表了关于中国外长年初访非洲的消息。这是每年都要发的消息,但今年有所不同,这是中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
一、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情况: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都刊登了这条消息,但在标题处理上略有不同,下面我们看看各自做得如何?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刊登了两条消息,一条是新华社稿,标题是:
王毅将访问纳米比亚、刚果(布)、乍得、尼日利亚
另一条是本报稿:标题是:
外交部发言人——推动中非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条新华社稿,标题是:
中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
外交部谈中方期待
二、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刊登情况,可以说是“一稿两题”,即中国外长年初访非洲的消息,做出了两个不同的标题。
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呢?
笔者认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标题胜人一筹。
为何?
在于标题标出了“新闻点”。
这条消息说的是“王毅将访问纳米比亚、刚果(布)、乍得、尼日利亚”,在其中还有一个“新闻点”,即这是中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标题标出了这一点,醒目突出,价值量高。
三、“拎点”:做题的妙招。
笔者曾在有关文章中论述了“拎点”在做题中的作用,“拎点”就是要把消息中“最重要的新闻点”“拎”出来做题。
有时一条新闻中有多个“新闻点”,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把“新闻点排个队”,把最重要的“点”排在最前面,突出强调。
“中国外长年初访非洲”,这是一个“点”;同时“中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也是一个“点”,而且是更重要的一个“点”。这个“点”体现了我国每年首访非洲的优良传统,也表明了我国推进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步伐,将其上题,恰如其分。
由此想到我们有些媒体人做题时不大动脑筋,如报道会议消息的标题,总是“XXX会议召开”“XXX论坛举行”的标题,至于会议有哪些具体内容、有哪些重要信息等,则没有在标题上体现。这是做题上的“懒汉行为”,当应该尽快予以纠正和改变。
四、精心做题有“三要素”
在有些人看来,做题好像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10多个字嘛!然要把这10多个字做好、做准确、做得有文采,绝非易事。综观那些精彩标题,哪一个不是经过冥思苦索、反复雕琢才做出来的。
当然,有些标题做起来是比较简单,但大多数标题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曾说,一条新闻是一个立体的多面体,它有诸多的新闻点和不同的侧面。编辑做题时需要把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点”标出来。
毫无疑问,要做到这一点,要求作者要有“吃透”新闻实质的本事、“拎出”重要新闻点的技法。为此,以下“三要素”需要特别注意——
1. 反复阅读新闻稿。
做题前反复阅读新闻稿甚为重要。有时粗粗看不行,务必要细细看;看一遍不行,必须要看上三四遍。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新闻的全部事实、全部过程和重要意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对新闻稿的内容了然于心,十分熟悉。
现在有些年轻媒体人在这方面还“欠火候”,未能对新闻稿仔细阅读,因而做题时抓不住“点”。这种情况亟需尽快扭转。
2. 仔细寻找重要“点”。
阅读新闻稿的同时,寻“点”环节也就开始了。有时能一下子抓住“点”,有时则需要花些功夫才行。
这里有一个看似“笨办法”的办法,即排队法。把寻到的“点”按其重要性依次排队,把最重要的“点”排在最前面,这样就能抓住新闻稿中最本质的东西。
3. 精心构思表达方式。
在完成“反复阅读新闻稿”“仔细寻找重要‘点’”之后,就该进入“构思表达方式”阶段。
大家知道,新闻标题有多种表达方式,如一行主题、肩题-主题、主题-副题、肩题-主题-副题。在寻好“点”之后,就要构思用哪种表达方式了。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量体裁衣”,不可硬套。哪种方式适合于你选中“新闻点”的表达,就用哪种方式。
小结语:
文无定法,做题也无定法。但以上所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还是要注意坚持的。
此外,提高做题水平和能力,多思、多做是必走之路。别人有做50个题的经验,你才做过几个题,那显然是有差距的。只有通过多思、多做,才能“悟得其道,掌得其法,脱颖而出”。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