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编辑的“金点子”的事儿,请先看一个事例——
一、一篇稿子的两种写法。
人民日报云南分社记者沈靖然去年到红河州金平县边境“一村一辅警”试点采访驻村辅警,共有3个采访对象。与版面编辑沟通时,编辑表示,文章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写法,既然是3个人物,不妨写成3个部分,每部分写一个人物的故事。这样对于新手来说也简单些。
第二种写法,选定一个报道思想,将3个人的部分内容糅合在一起。这样难度更高,但成稿会更流畅,也更考验记者的功力。
小沈一听“考验记者功力”来了精神:“既然说是考验功力,那何不迎难而上!”于是他按照编辑给的“点子”深入采访、选定主题,很快写出了稿子,发表后反响不错。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编辑给小沈出的点子可谓“金点子”。正是这“金点子”使稿子获得成功。
二、点子的作用有多大?
何谓点子?点子者,主意、招数之谓。
“金点子”,乃好主意、好招数也。
在新闻报道中,点子的作用大矣!
一个好点子,能使一篇濒于“枪毙”的稿子起死回生;
一个好点子,能使一篇基础很差的稿子变成优质稿;
一个好点子,能使一个专栏脱颖而出,成为名专栏;
一个好点子,能使一段时间的报道搞得风声水起,点赞多多。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好点子是一篇文章的切入点;一个好点子是一个题目的好抓手。有了好点子,媒体的新闻报道也随之而生辉。
三、好点子从何而来?
举凡媒体编辑部都需要好点子,也大都有那么一些能出好点子的人物,这些人被称之为“摇羽毛扇的人”。
这些人不忙于编辑部的具体事务,主要任务是负责出点子、出主意。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灵通,苦心琢磨点子,是编辑部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那么,他们的点子从哪里来呢?综合各媒体的情况,一般从以下3个渠道而来——
1、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中来。
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是搞好新闻报道的重要指针,也是我们寻找好点子的一个依据。现在媒体上的一些系列报道、一些专栏,不少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倡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根据这一精神,设计出《龙吟——中华文化之光》的专栏。该专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针,从具体的文化现象入手分别加以介绍:先后推出了汉字文化、毛笔文化、京剧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敦煌学文化、藏族文化、巴蜀文化和竹子文化等文章。
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传播效果,皆源于“办龙吟专栏”的好点子。
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是调研各方面情况而形成的重要政策。媒体当然要很好地进行宣传报道,但这种宣传报道不是简单地照抄照转,而是从中寻找、琢磨出一些具体的报道题目、点子。现在各媒体的记者编辑都很注意学习这些大政方针,认真领会其中的精髓,从中挖掘出办报的点子、思路,促进报道有声有色地深入展开。
2、从编辑部的报道计划中来。
在一定时期内,媒体编辑部内部都制定有近期报道计划、要点。这些计划、要点从本媒体的特点出发,颇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编辑记者谋划好点子的源泉之一。
比如节庆报道,这是媒体每年都要搞的一个题材,编辑部计划内也有明确安排。但具体落实在版面上,还需要相关编辑仔细筹划一番。
人民日报2023年2月6日在第10版推出了整版的关于元宵节的报道。在设计这块版面时,编辑们在“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有大有小,图文并茂”的点子指引下,精心组稿,精心编版,使版面呈现出“让人眼睛一亮”的可喜效果。
你看,这块版的重点稿是:
安徽歙县汪满田村非遗鱼灯吸引大批游客
“鱼灯”传承展新姿
同时配以介绍上海豫园灯会、南京秦淮灯会、西安城墙灯会、和四川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的4篇小稿。这样的设计使版面呈琳琅满目、图文并茂之貌,吸人眼球。
(《人民日报》2023年2月6日在第10版)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设计一个系列报道,新开一个专栏,版面如何出新等等,这些都可从中寻求出一些新的点子和主意。关键在于要多思多想。
3、从多年的编辑经验中来。
好点子来自编辑的多年经验,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个有效渠道。
编辑的经验体现在各个方面:选稿、改稿、做题,编版等。做的时间长了经验就积累起来,点子也就多了起来。
比如说写稿,编辑往往有较多的点子:合写、分写;详写、略写;具体写、概述写;以点带面写;多用细节写等等,这些不同的思路、各种各样的写法都在他们脑子里装着,面对稿子情况他们采取不同的点子。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有不少这样经验丰富、点子多多的老编辑。尽管他们的名字不见之于报端,但大家心里都知道他们的功力、敬佩他们的本事。
结
语
多出好点子是一门硬功夫,需要在实干中多思、多练。现在有些年轻记者笔头不错,但写稿的思路不宽、点子不多。这更说明了点子的重要性。让我们在这方面多下些气力,把这基本功练扎实,写出更多更好的稿子。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原文 华文融媒 2023年02月22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