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要闻 > 了解结核知识 构建无核校园

了解结核知识 构建无核校园

2020年03月23日 16:30:21 来源:哈市结核病防治所 访问量:396

学校作为一个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学生们学习压力大、体育锻炼少、作息不规律,极易发生结核病。一旦在学校发生传染性肺结核,很容易造成传播,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肺结核的科学防治知识,就不必恐慌,现在就和大家聊聊“结核病”的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


       肺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影响生活、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身边的人。所以,一旦患有结核病,一定要早治疗。



怎样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咯血或痰中带血;另外还有胸痛、呼吸困难症状,同时可能还会出现疲乏、食欲减退、午后低热、夜间出汗、体重减轻等。当有同学咳嗽、咳痰大于两周症状不缓解,使用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就要高度怀疑是否患上了肺结核病,尽快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感染结核病


如何防止传染给其他人?


肺结核病人使劲咳嗽、咳痰、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的时候,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将会造成感染。


传染期肺结核患者应该停工、休学,隔离治疗,独居一室,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


传染期的患者去公共场所时应主动佩戴口罩,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用纸将痰包起来进行焚烧。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肘部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对他人,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如何避免被传染?


如果我们身边有结核病患者,应该如何避免被传染呢?


第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核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我们在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注意咳嗽礼仪,要注意掩口鼻,不要随便吐痰。


第二,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教室、集体宿舍等。


第三,当要进入较高危险场所时,比如医院、结核科门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第四,虽然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很多人都会感染结核菌,但被感染者一生发生结核病的几率为10%。发病与否与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一旦患有影响免疫力的疾病,一定要定期筛查结核病。




学校应该如何应对结核病疫情


新生入学体检


学校要做好新生入学体检,严格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缺课原因。如怀疑为肺结核,应追踪了解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当学校中发现肺结核病患者后,特别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尽快让肺结核病人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对其居住和学习场所进行消毒,保持居室通风和阳光充足;其次对接触人群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如无异常,3~6个月后最好再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发现的PPD强阳性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服药。




休学复学管理工作


学校要做好结核病学生休学和复学管理工作。根据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的休学诊断证明,对于需要休学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学校应做好说服劝说工作。休学学生实行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并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患病学生经治疗康复并取得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出具的复学医学证明后,方可复学。



学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