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八一视频
作者:王泽锋 田健敏 曹希 杜萍
编辑:韩金宝
责编:李小琳
发布: 2024-05-12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563万名护士!“白衣天使”更有力托起百姓健康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李恒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距离患者最近、接触患者时间最长的专业人员,守护着百姓健康。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这支队伍更壮大了。近10年来,我国注册护士人数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长,每年约有三四十万新人加入,共同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独特作用。
整体素质更强了。护理学升格为一级学科,护士学历一路“走高”。职高、中专成了“过去时”,大专和本科已是寻常,硕士甚至博士也不罕见,高学历护士和专科护士逐渐成为趋势。
专业技能更精了。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老年、儿科、重症监护、传染病、精神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工作。“白衣天使”不只是“发发药、打打针”,还要有娴熟的临床技能,具备沟通交流、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等“多面手”能力。
北京协和医院有一个例子:护士们为肠镜检查患者准备了详实的术前饮食和用药指导图片,并在术前三天短信提醒每天注意事项。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检查效率,也让患者感受到更多便利和温暖。
瞄准群众关切事,护理工作向着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的方向迈进——
“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护士上门,将专业的护理服务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和居家。目前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7类60余项群众常用急需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项目。
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提升基层护理的服务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理念转变,护理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护理以及老年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期盼更高质量、多样态的护理服务,呼唤“白衣天使”全方位对接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针对百姓的急难愁盼,护理服务正进一步加大供给。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说,相关部门将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支持激励引导作用,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
“白衣天使”护佑生命,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尊重和理解。
落实好各种惠护政策,不断完善薪酬待遇制度,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值班休息和后勤保障条件,让护理岗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也让更多护士在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努力练就硬本领和好作风。
如此,新时代的“白衣天使”将更有力地托起亿万人健康。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白剑峰)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年来,我国启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指导各地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拓展护理领域等举措,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
我国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将专业的护理服务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和居家,有效增加了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众的上门护理服务供给。目前各省份均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更加完善,护士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7类60余项群众常用急需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项目。
为加快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了北京市等15个省份先行先试。在扩增老年医疗服务资源方面,试点省份通过转型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约16%。加大老年护理专业的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培训力度,有效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在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方面,试点省份通过上门巡诊、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或家庭病床等方式,积极探索将院内护理服务不断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使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可及。在探索老年医疗护理价格支付政策方面,部分省份将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与当地的长期护理险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或发展与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等,为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提供政策保障,惠及更多老年人。下一步,我国将加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指导各地实施老年护理专业护士能力培训行动,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