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偶遇”“计划外”,有新闻可写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偶遇”“计划外”,有新闻可写

2023年12月20日 06:15:26 来源: 老记说事 访问量:618 作者:刘国昌


“偶遇”“计划外”,有新闻可写


刘国昌


  常见一些记者慨叹:没线索可写啊,因而静等着领导分配布置题目。


  其实,情况未必完全如此。只要是有心人,“偶遇”“计划外”也有题目可写。


  下面我们来说说这事儿。


  一、新闻随处可见,看你会不会抓。


  讲两个实例,看看这些记者是如何抓题目、写新闻的。


  1.一次“偶遇”,写出了获奖稿。


  《新民晚报》记者朱国顺(后为该报总编辑),有次出去办事偶遇繁华的淮海中路一次停电事故。他看到春雨中烛光飘摇,市民们处变不惊齐心应对。于是他细究慢察采写出了一篇题为《烛光映照半街红》的特写。


  这篇特写第二天见报,广受读者好评,并获得了全国晚报好新闻奖。


  2.“计划外”也能写出精品稿。


  时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副社长的张持坚,有次参加哈尔滨一家地下大型商场和一栋百花大楼开业庆典活动。活动中这个领导讲话、那个来宾致辞,这时他听见站在他附近的建筑工人发“牢骚”说:“怎么没一个提到我们建筑单位的,也没有一句‘建筑工人辛苦了’之类的话。”


  他与工人交流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冒”出来一句:什么时候我们也来剪个彩?我们当中有贡献最大的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就不能拿那大剪刀,显显我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吗?


  张持坚听后很受感动,决定写一篇“计划外”的题目:以“工人说,何时我们也来剪个彩?”为题,用“记者来信”的形式发稿。总社编辑部收到后即向全国播发,被许多媒体采用,有的还配发了评论。


  类似这样实例还有不少。这说明,新闻随处都有,只要你善于发现、能够抓住,就能写出好的新闻稿。


  二、培养自己的“新闻眼光”


  以上两例,一个“偶遇”新闻,一个是“计划外”的题目,但这两位记者都写出了新闻的精品佳作。这除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一种独特的眼光--“新闻眼光”。


  什么是“新闻眼光”?


  “新闻眼光”就是发现、判断新闻的能力和眼界。这种“眼光”具体体现在新闻脚、新闻鼻、新闻眼、新闻耳和新闻脑的综合运用。


  有了这个“新闻眼光”,就能在大量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中,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的“新闻潜质”。


  有了这个“新闻眼光”,就能在相互比较中鉴别某一现象背后的“新闻价值”。


  有了这个“新闻眼光”,就能在“平常”中看到“非常”,在“细微”中寻到“宏大”。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朱国顺在街头“偶遇”,也就当做“偶遇”一见而过;如果张持坚对建筑工人的“牢骚话”也仅仅是听听而已,那他们也就没有可能写出这些精品佳作。


  然而由于他们具有多年养成的“新闻眼光”、有“一叶之秋”的能力,再配以快速、高超的写作能力,他们最终成功了!


  三、有益的启示


  他们成功的经验,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培养自己的“新闻眼光”。


  我常说,进了新闻门不一定就是新闻人。要真正成为新闻人,首先要具有“新闻眼光”。这“新闻眼光”不是自然而成,需要在采写实践的“摸爬滚打”中锤炼生成。在这方面,不少年轻人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要浅尝辄止,不要沾沾自喜。要咬住牙坚持一以贯之,刻苦磨练。


  2.做一个“全天候”的新闻人。


  新闻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它不管今天是不是节假日,也不管记者是否在岗。这就要求新闻人具备随时随地捕捉新闻的眼光和能力,努力做一个“全天候”的新闻人。


  做一个“全天候”的新闻人,不是说不吃不睡光工作。而是说要养成时时、处处关注新闻、捕捉新闻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在这里要注意改变那种消极被动、等因奉此的状态,改变那种“推一推动一动”的毛病,使自己的“新闻精神”抖擞起来、奔跑起来。


  以上两点启示,与大家共勉之。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