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莫做“被喂养的宅记者”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莫做“被喂养的宅记者”

2023年12月19日 10:25:33 来源: 华文融媒云 访问量:429 作者:刘国昌

作者:刘国昌 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本文提要】:

文章对媒体界一些“被喂养”现象提出批评,倡导“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的理念。

文章强调,记者不能当“二传手”;记者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记者要有采写的主动性。惟此,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作为的记者。



一看题目可能有人觉得有点刺眼,然这种情形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现在一些新闻发布会都会发一些材料或通稿,这本是为记者提供一点方便。可有的记者拿了材料回去改改就发稿。


还有的记者习惯从网上“扒材料”,用“复制+粘贴”的办法“攒稿”。


如此搞出来的稿子,无特色,“炒冷饭”,聊备一格而已。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当今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记者?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媒体人认真思考。


一、“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


记得刚到报社工作时,有位老记者说:“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最初不大理解,后来慢慢懂了其中的含义。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要求记者不当“二传手”。


记者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很正常,这是获得更多信息的一个机会。但需要注意的是,记者不要当“二传手”,即把会上发的材料或通稿改改就发稿。


人民日报有位记者经常参加新闻发布会,他说,参加发布会能得到不少新的信息,我的责任是看看这些信息是不是新闻,有无新闻价值,而不是简单的“逢会必报”“简单发稿”。


这位记者说得在理。记者不是简单的“二传手”,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判断来决定是否写稿。这本是当记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可近些年来做得“走了样儿”。这是需要改正的。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要求记者勤于思考。


记者不是“跑街的”有闻必录。要做一个真正的记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很重要。


“四力”中有“脚力、脑力”之说,“脚力”说的是“走”,记者不能总坐办公室,要到基层去采访。“脑力”说的是“想”,记者要想问题,要思考、要问几个“为什么”。只有把“想”的功夫做到位,才能把事情看得清、问题抓得准,写稿写在“点儿”上。


现在有些记者在“想”的方面做得不够,有的被受访者所说误导,有的被现成文字材料牵着鼻子走,有的盲目相信网上的只言片语,因而对情况没搞准确,写出的稿子毛病不少。


“多思”是记者的宝贵品格之一,当很好锤炼。


“记者要自己找食儿吃”,要求记者要有采写的主动性。


在编辑部里有分配写稿任务的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是消极被动的,相反倒是记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极好机会。


人民日报原记者部经常有“分题目、领任务”的会议,当领导把任务分配后,记者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觉得某某题目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写,有的自报自己准备写的选题......然后大家进行讨论,使选题做得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记者得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得有自己的选题。如果平时缺乏采写的主动性,疏于思考选题,那就很难达到上面的要求。


二、不要盲目追求发稿数量


上面说的是记者自身的问题,下面说说领导机关管理方面的问题。


据说新闻单位每到年底各都要统计发稿数量,并据此来进行总结评比。


这样的评比总结活动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促进大家写稿的积极性。但也带来一些弊端,逼迫下面人盲目地赶数量、忽略了稿件的质量。


其实,新闻工作的总结评比有它的特殊性。一年下来没发几篇稿子说不过去,但稿子多、质量一般这恐怕也不行。数量与质量是统一的,质量更占重要位置。一位资深报人说,1篇质量高的稿子胜过10篇一般稿子。这话说得形象,道出了质量在新闻工作中的分量。


有鉴于此,媒体领导机关当把稿子质量放在首位,强化记者的“质量意识”,并在奖励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久而久之,记者就不会盲目追求数量,而在质量上下功夫了。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