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怀念胡同里的日子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怀念胡同里的日子

2025年05月01日 04:55:03 来源:国昌走笔 访问量:360 作者:刘国昌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怀念胡同里的日子

国  昌

也许住楼房久了,最近时时怀念起在胡同生活的日子。

古往今来,虽说北京人生活在"天子脚下",但在对待人、特别是对待邻里之间的事儿上,从来就透着热情和周到。

北京胡同里住着不少人家,这些人家大都住在大杂院里。当然,也有的住在四合院、独门独院里,但那是少数。
在大杂院里,一般都住着八九户人家。这些人家有的是"三代同堂",人口较多,也有的是三四口人,比较清净。有的家境比较富裕,有的则过得"紧巴"些。有的是几辈人就生活在北京,有的是来自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但不管情况如何,大家都能相处得很和睦。

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但有时难免缺这少那,尤其是在做饭的时候。然而在大杂院里,您用不着着急,到邻家拿就是了。
不仅如此,平时买个菜、买点粮,相互间捎带一下,帮个忙,那更是常有的事儿。吃饭的时候,谁家要是炒了个新鲜菜,也都送给邻家的小孩尝尝。

在大杂院里,大人们都很喜欢孩子。襁褓中孩子抱出来,马上有不少大人围上来,逗逗、抱抱,喜欢得不行。
上小学的孩子放学以后都愿意回到院子里,在那大槐树下的石桌上写作业。遇到不会写的字,或难解的数学题,问问旁边的大人就行了。

您还别说,院子里的大人遇到这种情况,非但不烦,还都很乐意出面解难。有的人家父母是双职工,孩子放学以后无人照看。但在院子里,这事儿不用发愁,一准有人帮忙,主动把孩子招呼到家里送上水,安排他们写作业。
平时的相互帮助已形成风气,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难能可贵的是,北京人在危难之际更见风骨。

以笔者亲历的一件事来讲就是如此,那还是在"文革"时期,社会上乱得不行,动乱也波及到街道。邻家有个杨大妈,平时与街坊们相处得不错,人缘挺好。忽然有一天,几个人冲到她家抄家,说她是资本家。

女儿不懂事,在一些人鼓动下与她"划清界限"搬出家门。街坊们见此情景觉得不大对头,一面上前劝阻,一面照看着杨大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