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征文 (48)
书法让我们的生活更优雅
1970届初中 李鸿博
书法是源于汉字的一种艺术,她是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智慧与文明的曙光。她从远古走来,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历经五千年岁月的沉淀与洗礼,凝结着巍巍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
著名学者杨绛先生曾在她的散文中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是想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我退休以后,没有了工作压力,儿女也已经长大成人,终于有了充分的时间来享受轻松的生活。正是这种轻松,才使得我们这些老年人又进入了一个学习提高的黄金阶段。十几年的学习书法的实践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书法可以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优雅。
书法艺术植根于心灵的安静,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正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言“天道幽远,不如静以待之”。当我们静静地坐下来,铺开一张宣纸,在砚台中斟满散发着清香的墨汁時,我们的心就进入了一种平和沉稳的状态中。随着笔端在宣纸上的游弋,一幅体现着我们情趣的书法作品跃然而出。它可能是我们欣赏喜爱的唐诗宋词,也可能是我们用来鞭策和激励自己的警句或名言。书法所表现的内容,一定是高雅、深邃、恬静的诗情画意,是人们在入静的状态中抒发出的一种内心的丰富,是一种优雅的人生境界。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烦恼和挫折而心情郁闷时,坐下来铺开宣纸,提笔临一幅名家字帖,心情很快就会平静下来,所有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这个时候,书法已经不仅仅是艺术表现,而是成了调节情绪,慰籍心情的一剂良药。
书法能使人对人的品格和情操多一分领悟,字乃人之衣冠,品德不高,落墨无章,字自然就写不好。写书法就是写自己、写人生。思想品味、情操境界提高了,书法水平才能提高。书法极具个性,字如其人、见字如面之说一点不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的书法造诣。毛泽东主席偏爱草书,他老人家的草书写得豪放洒脱,心随墨舞,不拘成规。而周恩来总理的字却是俊秀严谨、风骨内含、中规中矩。这与两位伟人的性格非常吻合。坚持学习书法,可以使人的个性充分表现,培养一种进取向上的生活情趣。
从健康长寿的角度来说,书法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修炼方法。写字的过程中,思想要集中,书写的内容要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在运笔的过程中,手指、手腕、手臂、肩和腰都要有相应的活动,这也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一种不过于激烈的运动锻炼方式,。很多的书法家都是长寿者。明代著名书法大家文徵明寿终九十三岁,他在九十岁时还是耳聪目明,写下的小楷流芳百世。现代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也是逝于九十二岁,他的一生,也给书法界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墨宝和学习书法的方法要点。
千百年来,书法一直深受人们的钟爱与崇尚。对于我们这些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来说,学习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我们调整和放松心态,增强记忆力、防止衰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书法与美学、文学、心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连,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诵读和记忆大量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深刻领悟书法艺术深邃的内涵,领略书法美的魅力所在。每一次的书写,静观水与墨在宣纸上的任意交融,便构造出无数的情趣表达。也是书写者内涵情感的一种表现。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需要丰富的形象思维与书写的熟练技法,同时也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学养,绝非一日之功,非日积月累的长期练习所不能达成。
作者李鸿博之书法作品。
我爱书法,爱的就是这种安静中的雅致。雅致让人在喧嚣的社会中,能保持独处和清醒。明月清风,云卷云舒,不管外界怎样变化无常,我仍可以做到孤灯一盏,让墨香在陋室中弥漫。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老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能在学习书法中寻得一份心灵的慰籍,在优雅的生活中笑迎另一种未来,亦是人生中一个无悔的选择。
来源:北京市第25中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