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征文(61)
未完成的花期(下)
——我的育英故事
1994届初中 赵英任
二是我鼓励他多发挥自己的独特优点。
如上文所说,他不怎么使用手机,这就使得他和其他学生相比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N对历史地理很感兴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阅读历史书籍后,他能够将所看到的历史,通过图形展现出来。绘制地图是一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通过绘制地图,该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了解,还能够锻炼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三是我与该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鼓励家长和孩子多交流,试着改变较为生疏的亲子关系。家长从倾听开始做起,通过倾听和鼓励,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交流关系,满足孩子表达正确思想的愿望。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物质的满足,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而包容的地方,在这里孩子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论孩子的观点是否正确,作为家长要能够对孩子的要求,都给予积极的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虽然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这个交流活动没有能够被多次实施,但是通过几次简短的交流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在家庭氛围更加温馨的同时,N学生的性格也更加阳光开朗了。
通过以上活动,虽然N学生暂时还带着未打磨的棱角,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尽量使这位学生的成长曲线变得更加顺滑向上。而且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多阅读以及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这些行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社交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
作者正在讲课。
金叶纷飞,银杏树下,时光悄然流转。我,昔日那个青涩懵懂的学生,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沉稳干练的中青年教师。看着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同样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也正经历着迷茫与困惑,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徘徊。母校“致知力行”的校训,字字千钧,如晨钟暮鼓,时刻警醒着我;“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理念,似明亮灯塔,为我指引育人方向。
当年,老先生们用谆谆教诲点亮我前行的道路。如今,我愿以他们为榜样,将这份师者的责任与担当薪火相传。我会用耐心与爱心,引导学生拨开成长的迷雾;用知识与经验,助力他们跨越青春的坎坷,呵护好他们的花期。我深知,每一次交流,每一次引导,都是在传递育英精神,都是在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我愿继续扎根,守护学子们的成长,让育英精神在银杏树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来源:北京市第25中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