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文化传承发展,基层媒体能做哪些事儿?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文化传承发展,基层媒体能做哪些事儿?

2023年06月20日 17:35:50 来源: 华文融媒云 访问量:439 作者:刘国昌

【作者简介】:

刘国昌,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笔耕报坛40余年,多部作品获奖,并著有《如何写好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学讲义》、《短论随笔集》、《京腔京韵》等多部作品。


【本文摘要】:

在当前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中,基层媒体大有作为。文章结合实例介绍了具体操作的4个方法: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二、眼睛向下,挖掘本地文化资源。

三、加强策划,打造本地文化特色。

四、发挥媒体优势,力求做大做强。

文章强调,媒体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长计划,短安排”,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传承发展文化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最近有几位地方(企业)媒体的主编说,看了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颇感振奋!我们作为基层的媒体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进一步做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今天我们大家就此进行一番探讨。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基层媒体要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6月9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并讲话。


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们党强烈文化担当和高度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根本指针,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认真学习领悟、深入理解把握、坚决贯彻落实。


蔡奇强调,要精心组织学习宣传,深化研究阐释,谋划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各项工作,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文化担当,经常研究谋划,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效。


学习、掌握以上所说的精神实质和一些重要提法十分必要。这是我们基层媒体搞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根本指针和重要保障。


二、眼睛向下,挖掘本地文化资源。



基层媒体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大有可为。然要做到这一点,眼睛向下,努力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是关键一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说这是一篇大文章的话,那么各类专题文化、地域文化等,则是一篇篇小文章。基层媒体植根于当地,挖掘当地资源具有知情权、主动权,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大家知道,我国各类专题文化、地域文化等内容充实,丰富多彩。


如专题文化有:汉字文化、毛笔文化、京剧文化、龙舟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土楼文化、校园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


再如地域文化有:燕赵文化、巴蜀文化、京味文化、河洛文化、港澳文化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散布在全国各地,各地都有不少这样的文化资源。如正定古城重现了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潮州古城留驻岭南文化穿越时光的精魂,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等等。


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有的已开发,有的尚未开发,这其中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基层媒体可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大力挖掘、梳理本地的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做好传承发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策划,打造本地文化特色。



挖掘、梳理是第一步,紧接着需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加强策划。


首先,策划时要明确当地文化的特色。


搞清楚当地文化的特色十分必要,这是搞策划时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地方曾走过一些弯路。他们看别的地方搞起高档文化娱乐设施很红火于是也盲目“跟风”,未曾想没过多久就停摆了。为何?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未从本地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大上所致。其实他们那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很有特点。如果能抓住这个特点进行开发,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已有不少地方在打造包括非遗文化在内的本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贵州毕节黔西市的苗族村寨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95后绣娘、苗绣蜡染非遗工坊负责人杨文丽自小接触苗绣。她曾在外打工,“看到非遗越来越受到关注,几年前选择回到家乡,重新做起苗绣。”杨文丽不断开发设计新产品,紧跟时尚潮流,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如今,黔山秀水游人如织,2022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化屋村特色苗绣等产业发展。苗族姑娘们飞针走线,山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二,策划出有板有眼的报道。


媒体在传承发展文化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依据当地情况推出以下报道形式——


1、系列报道。围绕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推出系列报道,如可将“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等题目,分别设计3个系列报道。这每一个系列报道的文章,千字以内,配以图片插图定期刊出。


系列报道的优势在于“长流水,不断线”,持续时间长。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搞过《龙吟——中华文化之光》系列报道,持续了两年之久,读者反映甚好,最后将文章结集出版。


2、专栏文章。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可以通过“专栏文章”形式陆续予以介绍。这专栏文章可以是小论文的体裁,如介绍“地域文化”特色等,也可以是小通讯的形式,介绍文化传承人的情况。这类稿件不拘一格,但要求是言之有物,生动有趣。


四、发挥媒体优势,力求做大做强。



也许有人觉得,媒体的作用有限恐怕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浅见。


要看到,在传承发展文化中,媒体具有很多的优势:


1、天然联系。文化与新闻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两者却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浸透在新闻中,新闻反映着文化。这种联系是我们媒体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有利条件,务必要牢牢把握好。


2、人才优势。 媒体中有不少记者编辑是文化的酷爱者,有的还对某些专项文化有较深的研究。这也是我们媒体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又一有利条件。


3、功能多样。文化需要阐释,只有阐述才能展现文化的魅力;文化需要传播,只有传播才能形成巨大影响。而在这些方面媒体具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一起发力,能在较短时间里形成规模效益,深入人心。


光明日报等报刊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他们开设的《中华文化》《汉字文化》等系列报道,内容扎实,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小结语:

弘扬中华文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件事不是干一阵子,而是要长期持久地干下去。为何会这样呢?一则挖掘、梳理文化资源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二则弘扬中华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并行之事,可以说贯穿其全过程,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有鉴于此,媒体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长计划,短安排”,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传承发展文化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