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从一篇救人报道看写稿的3个技巧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从一篇救人报道看写稿的3个技巧

2023年07月07日 10:30:53 来源:华文融媒云 访问量:687 作者:刘国昌

【作者简介】:

刘国昌,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笔耕报坛40余年,多部作品获奖,并著有《如何写好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学讲义》、《短论随笔集》、《京腔京韵》等多部作品。


【文章提要】:

一篇常见的救人报道,但记者却写出了“不一般”。文章结合实例概述了其中的3个写稿技巧:一是立改俗套,生动清新。二是及时跟进,还原现场。三是平实写法,娓娓道来。

结合这篇报道,文章指出有两个启示会助力今后的写稿:

1、突发时记者不在现场,但事后跟进时一定要与当事人接触,详细了解情况。

2、在同题报道中,力求写出“独一篇”。


人民日报6月17日第4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救人一跃  义举暖心》的报道。这篇报道介绍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在钱塘江救人的事迹感人至深,同时在写法上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17日第04版)



一、力改俗套,生动清新。


一看标题是救人的事儿,笔者就想想看看记者是如何写的。因为以往写救人报道多是俗套子。比如写救人者的心态,有些记者非要让人家说一两句“豪言壮语”才肯罢休。如果没有也要帮人凑上讲几句。这种写法令人生厌。因为它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原则,让人一看就觉得“假”。


然这篇报道却丝毫没有这俗套子的痕迹,相反倒是写得生动清新。请看报道:


今年31岁的彭清林来自湖南张家界,文质彬彬、人很朴实。他奋不顾身跳桥救人的视频一经传播,就迅速引起热议,网友赞叹:“这一跳,得要多大的勇气!”对此,彭清林说:“太高了,一开始我也有点害怕,不敢跳,但再不跳一个生命就没有了。如果再遇到这种事,我还是会选择救人,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14日,彭清林来到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初步检查,他出现了胸椎压缩性骨折,医生建议他住院观察。彭清林说:“这次经历,让我有点后怕,但绝不后悔。”


报道所写彭清林的心声:“有点害怕,不敢跳,但再不跳一个生命就没有了。”“这次经历,让我有点后怕,但绝不后悔。”这两句话不是什么“豪言壮语”,是发自内心的话语,真实可信。如实写下这些话语,平添了救人者精神世界的亮点。


人为把人物拔高,主观觉得他“应该说这些话”,其实是记者头脑里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在作怪,应该彻底予以摒弃。普通人做包括救人在内的好事,这是人间常态。作为记者报道这些事情应该按事实的本来面貌、以平实的手法报道之。



二、及时跟进,还原现场。


为了解采写情况,笔者与人民日报浙江分社记者窦瀚洋通电话询问得知,记者在事发时不在现场,但知道信息后马上跟进:及时调看各类媒体发的视频、网民留言,到派出所与救人者彭清林、民警等交谈......材料充足后马上进行构思写稿。


具体做法是:巧用材料,还原现场。


请看报道:


只见钱塘江里,有一名落水女子。


围观人群中,有人在着急地想办法,有人拿出手机报警求助。眼看女子就快沉入江中,彭清林翻过栏杆,取下眼镜、脱掉鞋子、扔下手机,准备往江中跳。


“你要干什么?”人群中有人问。“救人啊!”彭清林回答。


“西兴大桥距离钱塘江面有10多米的高差,看他准备往下跳,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围观群众事后回忆。几秒钟后,彭清林眼睛一闭,下蹲起势,纵身向江中跃去。


以上报道还原了现场,具体细致。记者好像预感到有人会问“你在现场吗?”马上写了一句:“围观群众事后回忆”,这样及时写明情况,读者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三、平实写法,娓娓道来。


综观整篇报道,记者是以平实手法来进行写作的。


所谓平实手法,就是用真实客观的态度来表述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虚构,不添枝加叶,注重用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和事情。 


在这篇报道里,写了救人者彭清林当时如何救人的现场,写了在场群众、民警等救助的情景,写了网民的赞叹,写了当地政府部门对彭清林的表彰情况等。这些都是应写、必写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写这些内容时都注意“用事实说话”,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因而让读者看后颇有“信息满足感”。


同时,这篇报道在文字上讲究,用词准确,恰到好处。


如:眼看女子就快沉入江中,彭清林翻过栏杆,取下眼镜、脱掉鞋子、扔下手机,准备往江中跳。(点评:翻过、取下、脱掉、扔下,这几个动词用得好。) 


“扑通”一声,彭清林整个人砸在水里。“当时感觉自己快被水面拍晕过去了,但一想到必须马上救人,就咬咬牙、定定神,坚持了下来。”彭清林说。(点评:“砸在水里”,这个“砸”字用得好。) 



四、两点有益的启示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1、突发时不在现场,事后一定要与当事人接触。


在过去写稿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事情突发时记者不在现场能否进行报道?如何报道?这篇报道给出了一个圆满的回答。


情况突发记者不在现场,这是常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写报道,就需要记者及时跟进、进行“事后采访”。在采访中,记者要经过对多人的仔细询问,尽可能地还原现场,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介绍。


最忌讳的是从网上扒材料写稿子。那样做一则有时不准确,二则有失记者的本色。


2、在同题报道中,力求写出“独一篇”。


笔者在与记者窦瀚洋通电话时,他说,事发后各类媒体报道不少,当时我就想要把这篇报道“写得不一样”。于是在全面掌握材料的前提下,在构思、写法上下了一番功夫。


在新闻采写中同题报道是很多的,如何写出“独一篇”?这对记者来说是个考验。有些记者习惯从网上扒材料勉强凑一篇,还有的记者一看别的媒体已报道就不再写稿,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记者窦瀚洋倾心写的这篇报道,可以说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