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论网评 > 1 【媒体网评】新华网评:挑夫“替父还债”谱写诚信佳话

1 【媒体网评】新华网评:挑夫“替父还债”谱写诚信佳话

2012年08月17日 00:00:00 访问量:74
陈 尧

    87岁的郑宜栋老人生在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17岁时其父死亡,之后约67年,他坚持做挑夫或打工替父亲还债,1条内裤穿了20年。郑宜栋说“还了债心里就很痛快”。(8月15日《人民日报》)

    从法律层面上看,父债未必都要子还,但87岁的郑宜栋老人却把“欠债还钱”演绎到极致。他花了67年的时间,靠做挑夫或者打工替已故父亲还清了所有债务,其中的劳苦、坎坷、艰辛恐怕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样的行为,既给人予强大的震撼,又深深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一条内裤穿了20年,一件毛衣穿了25年”的郑宜栋老人,是平凡的甚至是不幸的、卑微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以男人的脊梁、钢铁般的意志、不等不靠的品质和“内诚于心”的美德,撑起了一个贫穷而又饱受磨难的家庭,并谱写了一段诚信佳话。透过他的还债账本、满头白发和沧桑面庞,我们看到了对法律的敬畏、对孝道的遵从、对诚信的坚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现代公民安身立命的根本,还是构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千百年来,人们薪火相传,照亮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不良思潮的涌入,少数个人、企业逐渐走向了诚实守信的反面,不时出现失信、无信乃至以德报怨的行为。更有个别欠发达、偏远地区的基层政府,在公务行为的掩护下,不仅吃饭“打白条”,还欠债不还,最后把餐馆都拖垮了。凡此种种缺失诚信的行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全民承受的代价。

    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郑宜栋老人“替父还债”的故事,是一则诚信佳话,更是一则诚信寓言。它提醒、告诫我们,即便现实生活依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不妨碍我们从道德维度上站立起来,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心灵高贵的、志气远大的、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在这件事情上,更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诚信建设,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但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失信的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弘扬类似于郑宜栋老人谱写的诚信佳话,以此感召他人、辐射社会。如此,我们的社会必然会多了一份安宁与和谐,我们的幸福生活必然会多了一种期待与希望。


    来源: 新华网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