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四合院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四合院

2023年08月08日 05:35:12 来源: 国昌走笔 访问量:398 作者:刘国昌

国昌小注:聊北京的事儿,不能不说这四合院。四合院是京城的一大特色,国人喜欢,外国朋友也情有独钟。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京城里的四合院有所减少,人们对它的怀念、喜爱之情愈加深厚。


不过,话还要说回来。四合院有所减少,并不是完全消失。在北京的南池子、菊儿胡同等地方,已经修复了不少的四合院。有关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了修缮,还它一个原貌。更可喜的是屋子里面的设备、装修全是现代化的,让人住得那么舒服、那么惬意。


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均由房屋合围起来的院落。笔者小时候住的胡同里就有不少这样的院落。记得在胡同的西头有一个较大的四合院,院子坐北朝南,是个“二进院”,院门在整个院子的东南角。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四合院的院门为什么开在东南角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其中还真有点学问——


著名北京史专家侯仁之院士曾有一个精辟的分析:大门开在东南角,是因为北京东南方向来的是暖湿风;西北方向的墙高,是为了挡住凛冽的西北风。您看这专家说得多到位,有根有据。


下面咱们接着聊这四合院:一进大门是门房,往左拐是个小院,也就是“一进院”。院的主人姓孔,是一位老中医,他在家里开了个私人诊所。“一进院”里的几间南房就是他的诊所,人们看病都在那里。


南房对面是“二进院”的大门,进了门便是一面影壁。影壁为木制的,装饰很讲究,整体呈淡绿色,居中是一个圆形的图案,古香古色。下了台阶就到了“二进院”。


这“二进院”比“一进院”要大得多,也宽敞得多。北房有三间,东、西房各两间。在院子的东北角、西北角,还各有一间耳房,叫东耳房、西耳房。


整个院子都是青砖铺地,中间的地方修了个花池,周围搭了个花架。最惹眼的是北房前的那两棵海棠树,把院子映衬得幽雅、静谧。


四合院的格局、布置,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首先是居有其所,各适所宜。这位孔大夫家里人口不少,他和他的太太住在北房,东间为卧室,西间为书房,中间为起居、会客之用。院子里的东、西房给孩子们用。这样一个安排,使家里人的生活、休息都各自有自己的空间。


二是给了人一个活动的地方。这活动的地方就是这大院子,这里顺便说一句,人们之所以都喜欢这四合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看上了这院子。院子宽敞,有树木、有花草。


春天时,树叶呈绿、花草吐艳,让人感到春的闹意。


夏天来了,一片树荫送到人的面前,在树荫下,摆上一个小桌,泡上一壶茶,约几个朋友品茗聊天,别有一番情趣。


秋天到了,把夏天搭的花架、瓜棚拆除了,还一片晴朗的天空;在院子里散散步,让人深感神清气爽。


冬天降临,院子里好一个透亮,特别是下了雪,一个白色的世界映入眼帘;在院子里堆个雪人,更是让人欢喜。


像孔大夫家这样的四合院,在京城里有不少。一些名人的故居大都是四合院,如茅盾、老舍、梅兰芳、齐白石、马连良等。只不过是有大有小而已。


在院内的安排、装饰上,也依个人的爱好、情趣不同,呈各自的风貌。梅兰芳家里的院子要大些,因为平时要练功;而笔者曾到过的著名画家崔子范家里,则在小院里种着一簇簇竹子。由于根数多,俨然一片小竹林;其间还点缀着些许山石。竹叶吐翠,竹杆挺拔;风乍起,根根翠竹摇曳,好一个景致在眼前。这许是画画之所需吧。


四合院,给人带来了舒适、送去了温暖。现在有不少的外国人也愿意住这四合院了。感谢先人给京城的人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好居所。


您要问京城里到底有多少四合院?笔者尚无考证,但这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留给人们太多的好处、太多的情感、太多的记忆。


时下关于四合院的图片、书籍出了不少,这也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四合院门楼的一角、大门上的门环和门墩、院里的回廊乃至房屋上的枯草,都成了入图、入书的好素材。观其图、看其书,思绪悠悠,寄托着对四合院的思念、向往之情。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