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征文(36)
融进一生的情谊(上)
1967届初中 燕素君
我和荣、琴属于真正的发小。打我五岁的时候和家人坐着黄包车搬到临近红楼的北河沿大街,我们就注定了一生的情谊。几十年相互一直保持着那份心底的纯真,无需装模作样,无需炫耀什么,还是小时候的本真,尽显小时候的性格秉性。
记得黄包车拉着家人和我慢慢地沿着一条土路走着,街上的人很少,非常清净。左侧不远处是一条深深的沟,沟里没水,黄包车在不平的沟沿上颠簸着,停在一座大门前,这就是我们的新家。
走进大门,沿着石子铺就的小路,进到二门里边的院落,北屋西侧住着一户,正中一户,东边住着两户,南边没有房子,墙那边是另一个院落。我家就住在了北房靠东侧的屋子,北房很大很正规,前出廊子,下雨天就坐在廊下看雨,玩耍。
因为那时我们都还小,外边有条大沟,自打搬进来家长就不许我们踏出二门一步,连外院都很少去。
等我上小学了,不知为什么,我家从里边搬到了外院。大门外已经修成了一条马路,马路从北到南修建了一个一米多的高台,上边种上了大榕树,每年都开出绒球一样的粉色花朵。台下是一条石板铺的便道,隔开了住户与马路的距离。搬到外院才看到了外院的真容。
我家住了北房和一间东房。原来外院只有两户人家,北房住了一家,东房住了一家,加上我家就三户人家。南边和西边都没有房子。靠近西头的北面还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小院里只有一个两层小楼,上下住了两户人家,都是从上海搬来北京的手表厂的技师。
与荣和琴是在七岁上小学后认识的。我们三个的性格都不一样。荣性格温婉,琴稳重,我随性。就是这不同的性格,让我们几十年了一直保持着那纯纯的友情!
我与荣家隔着两个门,她家住在工商联,与琴家隔着两个门,我家在中间。放学后我们排成一队,因为要过马路,老师把我们送过马路到便道上,老师就放心了。家离着近,我们就常常在一起互相找着玩儿,一起做作业。今天你家,明天她家,还是上我家的时候多,因为去荣家不方便,门口有门卫总问找谁呀,住哪楼啊?我们是小孩,去的次数多了门卫就认识了,但我们能不去就不去她家。
琴家弟妹小,妈总在家,有大人看着,我们感觉不自在。我父母都上班,不在,家由着我们折腾。起初就在家门口跳皮筋、跳绳、跳房子、玩儿拽包…… 凡是小女孩玩儿的我们都玩儿。
因为跳皮筋,我常常把奶瓶上的皮筋摘下来,不仅摘我家的,还摘别人家的。我家离大门近,奶箱又在大门洞里。每天盯着送奶的师傅,听到一声“奶来了”,我就赶紧跑出去摘皮筋,看送奶师傅收的空瓶上有皮筋也得要过来,攒着,好换折了的皮筋。
我家南边是一片空地,父亲就在那儿种上了许多蔬菜,像豆角、黄瓜、丝瓜、向日葵等。夏日,这些菜的枝蔓都爬满了架子,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凉棚,我们就搬个小板凳在棚下看小人书。租小人书很便宜,我们互相换着看,凉凉快快的很是高兴。可惜后来南边又盖了两间房,有人搬了进来,凉棚就没有了。
后来大点了就约着一起去景山、北海滑滑梯、荡秋千,在草地捉蚂蚱。景山、北海都离家很近,顺着筒子河十几分钟就走到了。记得景山不要门票,北海门票二分钱。再后来就约着一起去什刹海游泳。我们三个就是荣游的最好,她可以游深水,琴后来也可以游深水了,就我胆小。什刹海深水区有一个小岛,离着浅水这边有二三十米,她俩来回游了好几次了,叫我游过去,我就是不敢。后来她俩说:你别怕,我们两个一边一个保护着你,绝对没事。就这样在她俩一左一右的保护下,我居然游了过去。
来源:北京市第25中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