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征文(59)
回忆在军工厂的芳华岁月
1968届初中 孙晨阳
近日回想起自己芳华岁月在军工厂奋斗的历史,那是一段艰苦却美好的回忆!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69年的春天,乍暖还寒,刚过完18岁生日的我和十几位灯市口女中同学,被敞篷大卡车拉着,经过6、7个小时颠簸,一路向北再向东再向北,进入了一座神秘的大山里,这就是北京市的小三线军工厂,代号:960,通讯地址:北京3552信箱。
从此,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工战士,开启了制造武器的生涯。
这是960厂所处的大山——嵯头山。
我们的产品是:56式7.62半自动步枪。苏联图纸,由重庆296厂帮助援建,他们派过来成批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分派在生产线的各个岗位上,带领北京各大工厂选派来的人员开始了半自动步枪的生产。
我被分配到一车间枪管组,工作内容就是将毛坯锻件经深孔钻打眼后,采用电化学反应,将枪管用电解质水进行加工,扩大了枪管的孔并增加光洁度,为下一道工序挤来复线做好准备。
这道工序颇具污染性,我和同事们整日工作在云雾升腾的毒气中,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连口罩都没有,只有每月十几元钱的高温补贴券,算作对身体的补偿。但是,我们毫不退却,每天在“吸毒”中工作,特别是我师傅,一位中年男子,带了一拨又一拨徒弟,一直战斗在这个岗位上。直到国家战略调整,960厂取消番号,他才离开这个岗位。
一根枪管从毛坯到成型,有几十道工序,需要40多人协同作战。在班组长的带领下,每日共同围绕每一根枪管团结协作。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共同奋战,时不常地为赶任务主动加班加点。在这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军工产品,最注重的是确保质量,检验是每个操作者在每道工序最不能忽视的责任。每一道工序加工时都有检验手段、检验工具,最常用的是卡尺,每件产品的加工尺寸必须严格把关,先自检,再有专门的检验人员过来一件件测量。有的用专用检验工具检测。厂里设有强大的检验科,检验人员被专职派住每一道工序,层层把关确保质量。
最重要的还有:半自动步枪组装成品后,有专门的打靶员,每天打靶声响彻山谷。测试中一支枪要打成千上万发子弹,直到打得枪管通红,然后马上沾水冷却,再继续打靶。如此破坏性试验,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我们当时年产量达到30000支,曾经支援越南、柬埔寨、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还曾试图帮助柬埔寨建同样的枪厂。
作为军工战士,我们对工作过的那块神秘土地情有独钟,视为第二故乡。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年华,有我们的血汗奋斗经历,有我们军工人共同生活奋斗的痕迹。
这是我和军工战友重回故里——960厂时的留影。
至今,我们军工战友还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聚会畅谈以往,聊不完的话题都是围绕着那时的甜酸苦辣和情真意切的友谊。
现在那里已改建为“960康养小镇”,幸运的是保留了“960”这个代号。而且现在那里的旅游资源已小有名气。因为我们军工厂选址的这座大山,是亚洲最大的一块巨石,绵延40里地,非常完整,十分壮观,被称为“赤壁丹霞”,还有“朝阳观”“滴水洞”等古迹,保留完好。是旅友们十分惬意的一处风景宝地。
壮观的赤壁丹霞——亚洲第一巨石。
还有,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热火朝天生产的时候,当时的当红相声演员姜昆还在那里小住过,采风军工人的生活,寻找相声题材,并与厂里热爱文艺、喜欢作曲的一位同事结为好友,至今姜昆会长还惦记着这位好友的晚年生活呢。
军工是我国强大起来的后盾和保障,军工人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军工厂大都在深山老林处,条件比较艰苦,军工产品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军工人是骄傲的、自豪的、有担当的、有强大爱国之心的。每一位军工人都是被精挑细选的优秀从业者,都是值得信赖的好战士。
来源:北京市第25中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