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京城的水故事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京城的水故事

2024年03月10日 20:59:50 来源: 国昌走笔 访问量:399 作者:刘国昌
朋友,当你拧开水龙头洗菜做饭的时候,当你在茶杯放好茶叶准备沏茶的时候,当你舒舒服服洗澡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这水的来源?可曾想过北京城过去是如何用水的吗?

今儿个咱们就聊聊这事儿:
北京城初建,是择水而筑。水对一个城市来说太重要了,没有水,不要说生产没法儿搞,人们的生活也难以为继。鉴于此,当年建城的设计者之一郭守敬,首先干的一件事就是找水源。

经过考察,郭守敬沟通南北运河,将水经过通惠河直通城西北面的积水潭。这样,南方的大批货船从这河上直接驶到京城,同时还解决了种庄稼的灌溉问题。那城里的生活用水怎么办呢?则用打井的方式来解决。那时候,水井建在胡同里,在水井的旁边搭一个小房子,水夫就住在那房子里,人们称之为“水窝子”。
住在水井附近的人家,直接打水就是了;而住得较远的人家则由那些水夫往各家送水。怎么送呢?用水车送。

那时候,在胡同里走的,除了马车、骡车以外,就是这水车了。水车是木制的,容量挺大,在其下端有一个小出口。拔下木塞,水就哗哗地流下来,各家各户用桶或盆接着,拿回家去用。水夫们还用水车从京城西边的玉泉山往城里运水,不过,运来的水是给宫廷里用的。
玉泉山,顾名思义,就是那里有泉水而得名。在其山崖上有一个大泉眼,流出来的水清澈甘洌,水质上乘。为此,乾隆皇帝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水夫们一大早就去那儿装水,赶在关城门之前进城。一天下来也是很辛苦的。

北京城的水有甜苦之分。从井里打出来的水有的甜,有的则苦,因此也就有了“甜水井”、“苦水井”区别。从“甜水井”里打出来的水,人们可以饮用。从“苦水井”里打的水,则可洗衣服用。那时候,人们的家里大都有水缸,将接来的水放在水缸里,以备平时使用。

后来自来水代替了水井,不过最初自来水也不是家家都有。在一条胡同里,或邻近的几条胡同,只有一个“水管子”。这“水管子”挺粗,大水龙头,一拧开龙头出水很快。“水窝子”是没了,也没有了水夫,谁家用水自己去接就是了。
有的人家备有一副扁担、两个水桶,到“水管子”那儿接满两桶水,用扁担挑回家。有的人家则用一个水桶接水,两只手来回倒替着把水往回提。

那时候,接水成了人们每天必做的活儿。笔者记得小时候,在居住胡同的东边有一个“水管子”。放学以后,大一点的男孩子都要去挑水。用扁担挑水还真是个力气活儿,得好好练练才行。
最初挑不好,两个水桶不“听话”,水洒了不少。后来慢慢练,把扁担两端的铁链挂好水桶后,左右手分别握紧铁链,挺直身子一步一步慢慢走,日子一长挑得就好多了。挑水的时候,几个小伙伴还经常“比赛”,看谁不洒水、看谁走得快,挺有意思的。
再后来,院院都有了自来水。独门独户的,自家使用;一院多户的,大家共享。这比过去到胡同里大“水管子”那儿挑水方便多了。后来有的人家还把水管接到自家的小厨房里,那就更方便了。至于说搬到楼房住的人家,用水那个舒心就别提了。做饭、洗澡,得心应手,颇为惬意。

北京人讲究喝茶,对水的要求也高,否则沏出的茶就不好喝。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饮水解渴、做饭洗菜、洗澡冲凉,哪一样也离不开水。然而,北京干旱少雨,因而对人们来说,时时注意节水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图片拍摄发布者)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