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时评 > 今日舆情解读:中国高铁,快并烦恼着

今日舆情解读:中国高铁,快并烦恼着

2013年01月02日 00:00:00 访问量:222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刘星星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白 梅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潘若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张焕宇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京广高铁总投资近4000亿 专家称票价定低了”,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搜狐新闻“湖南省委书记会上激愤:部分官员拿好处不办事”,截至今日上午11时,“京广高铁票价”相关话题 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一位,已有至少16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3.8万条网友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京广高铁总投资近4000亿 专家称票价定低了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2-12-27/042725903103.shtml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认为,京广高铁的票价定得低了,“高铁的一般价格是每公里4毛5左右,京广高铁每公里才不到4毛钱。”赵坚认为,成本就这么高,没办法不要这么高的价钱。

事实上,很多人对于京广高铁的期待在于他们希望京广高铁可以打破目前高铁全面亏损的状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赵坚并不看好京广高铁能打破高铁亏损的怪圈,“京广高铁一定会严重亏损。”据赵坚透露,目前所有的高铁都处于亏损状态—京津高铁运营每年净亏损7亿元,武广高铁也因为各种原因宣布减速降价,“建设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票价没办法覆盖成本。”

根据赵坚的说法,高速铁路的运行成本包括“电费、车的折旧、维护费用、建设期的利息,线路的折旧等”,而亏损的程度则要根据客流的多少来决定,客流多就亏 损得少,客流少自然亏损得就多,运营成本如果无法覆盖,那么利息就无法偿还,长期运营必定不能实现营收平衡,“这不是三五年内能解决的问题,十年甚至二十 年可能都会亏下去。”

二、网络舆情关注度分析

1. 四类媒体关注度分析

12月20日以来“京广高铁票价”话题四类媒体关注度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12月下旬以来,“京广高铁票价”话题在网络和媒体上一直保持着高温态势并持续升温。

12月19日晚,北京铁路局公布了京广高铁车票的预售时间及票价,车票于12月20日上午10点起正式发售,旅客可以于上午10点购买到12月26日至 31日期间的京广高铁动车车票。可预售12月26日至31日期间的车票。与此同时,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火车票价也浮出水面,北京西至广州时速300公里的 G字头列车最低售价865元,最高票价高达2727元。

在京广高铁票价公布之后的20日当天,“京广高铁票价”话题就受到各类媒体和网络强烈关注。20日的相关网络新闻数量从19日的150余篇暴增至1300 余篇。随后至12月22日,相关舆情热度大幅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12月22日的相关网络新闻数量也有500篇之多。

12月23日起,此话题舆情热度再次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就猛增至1000余篇。12月26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相关舆情热度也随之再次出现爆 发性增长态势。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暴增至3700余篇,27日这一数字也高达3500余篇。这两天的舆情热度成为本轮舆论关注高潮的巅峰时期。

数据显示,今日(12月28日)起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已出现回落态势,但仍然维持在超高温状态。截止到今日中午,相关网络新闻仍有850余篇。其后势发展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

 

2.“京广高铁票价”话题各类媒体报道排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对“京广高铁票价”话题,各类媒体和网络上的相关报道均显示了较高的关注程度,搜狐网、人民网强国论坛、新浪博客和现代快报分 列各类媒体报道排行首位。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新闻网站、京广高铁沿线各地方日报以及部分境外中文媒体对此话题的关注程度均处于高度关注状态。

 

3. 微博关注度分析

12月20日以来“京广高铁票价”话题微博关注度

数据显示,微博上“京广高铁票价”话题相关舆情热度12月下旬以来持续保持了较高的热度。

12月25日起,微博上的舆情热度就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爆发性增长势头。当天的相关微博超过36000条。12月26日这一数字猛增至20万条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新浪微博上的舆情热点形成时间上比腾讯微博上晚一天左右,个中缘由值得思考。

截止到今日(12月28日)中午,相关微博已超过50000条,数据显示,微博上此话题的舆情热度已经有所回落,但微博上相关话题的后续讨论仍在持续。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 网民热议:高铁投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网友观点摘编:

专家不为民说话

网民“北京也无风雨也无晴”说,现在砖家就像古代的骚客,拿人钱要替人消灾吗?

网民“ Linshinery”说,专家说的都是什么啊。票价定的鬼一样的高,给鬼坐啊。还说要疏通交通减少春运压力。

网民“湖州小辣椒 ”说,砖家是拿人好处为人家说话的,他们说什么话由钱的数量决定。这道理连我都知道。

网民“autotranslator”说,赵坚是故意说谎。他的错误被人指出很多次了,不过他依然装傻继续行骗。事实上京沪、沪宁、沪杭、京津这些高铁都不亏。

网民“剑影”说,京广高速铁路的年客票收入明年肯定是数百亿元,平均截面客流几年之内就会达到上亿人次,客票收入就会达到上千亿元,怎么可能亏损?理工科学者做研究发言要基于事实,不能基于立场。

网民“alun52 ”说,我怎么听这话就觉得那么刺耳,这哪像专家说的话,简直倒是像卖保险的或者是做传销的。干嘛不按米算,那样更便宜。

网民“老牛忍一忍 ”说,他们是高铁的代言人吗?

网民“望月1855”说,专家之所以说票价低了,是因为他们坐车不用自己花钱。

网民“先楚遗脉 ”说,理解专家,背后很多人需要利用他的嘴巴,身不由己啊!

网民“王pai排 ”说,专家平日不坐高铁,强大底气坐谈票价。

民生工程不能只朝“钱”看

网民“云烟一笑 ”说,货运让它亏也亏不了,因为那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客运高铁亏是正常的,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不是用来盈利的。拿这来说事,不科学。

网民“ZHDKBM ”说,屁专家,你TMD挣得多当然坐得起啦,低收入的老百姓呢?老百姓谁都不坐亏死你们王八蛋的,高铁定位就有问题,铁路是国防工程经济命脉,国民工程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还没见过哪个国家铁路私有化的呢,要以服务人民为主,让百姓得到实惠。

网民“子路87”说,一直以为国家建高铁是为民办事方便出行,原来不是这样的,是为了赚钱。

网民“凮之男”说,这本来就是民生工程,你要赚多少钱?去调查一下,那个航空公司赚钱了,飞机还不是天天都在飞。

网民“窗外暖暖的阳光”说,铁路建设是民生工程,老百姓已经交税,由公家税收支付,而不是用高额车票钱支付,那是商业行为。

网民“国发”说,明明是为强国,便民而建设的国家工程,怎么总是要把所有的成本都转嫁到百姓身上。这是啥工程?!!坑人工程么?

网民“尿毒症男人”说,公益事业,却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请问你们是人揍类吗?

网民“坏蛋蛋他爹 ”说,政府差这几个钱吗?不为民生为了賺钱?

网民“英子言论 ”说,这个院士犯众怒!

网民“淋公主YY”说,这个博士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铁路建设是为方便百姓的,定票价也应该结合百姓消费水平实际情况吧,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要再定高,那这高铁是给百姓乘坐的?农民工怎么办?

高铁投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网民“大善大师”说,首先要问的是,国家的钱是哪里来的,是不是纳税人的钱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何不可?

网民“焯焯影影”说,4千亿投资难道不是百姓的钱吗,花了我们的钱做的项目,还要从我们身上收回投资。

网民“化妝師-Faye”说,还不是老百姓的钱建起来的。

网民“假谴”说,这4000亿是从谁口袋里掏出来的,难道是中国银行家们在国外的投资红利?如果是,4000亿他们是有本事掏出来的。

网民“胡荣周”与其说“严重亏损”,不如说让百姓赚了。高铁公司亏损,政府应该用从百姓身上收来的税收进行补贴。说到底,在最好最好的情况下百姓不亏,此外都是百姓亏。

网民“gqlz”说,原来高铁是先用我们的钱建起来,然后再用来挣我们的钱的。

4000亿建设费中有水分吗

网民“少点吹牛”说,4000亿有多少进了贪官的口袋?先把里面的灰色成本全部理出来再说吧!网民“1979我爱天天”说,多少钱票价合适?是不是把你们 贪污的钱凑齐就合适了?有大把的钱不用在人民身上,不是送给别的国家了就是让你们贪污了。还票价订低了,你以为都和你们一样吃穿不愁吗?

网民“短发色粉”说,4000亿有一半的成本么?真的有么?其中有多少是被贪污了的,天知,地知,你知。

网民“zj360202”说,为什么不从节省成本考虑,弄一个铁路,真的要那么多钱,有多少事贪污腐败了?

网民“乖乖孙兔子”说,这么大的建设费用,有多少是真正用于建设?多少是被黑掉了?将本身非真实成本摊到消费者身上来。不公平!!

网民“问题”说,贪官的回扣拿了多少?

网民“M-Johnny”说,这里最少有一千亿灰色成本。

呼吁专家公布计算方法

网民“蝴蝶飞2008”说,“高铁的一般价格是每公里4毛5左右,京广高铁每公里才不到4毛钱。”请问怎么算出来的?给个公式给全国人民算算看?别当老百姓是傻子啊!

网民“闩二玲_viva”说,请求程序公开,以财政支出为线和以预算及计划执行过程求列表,请问花了4000亿到哪些地方了,以后有这种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也请公开,公民需要监督!!!

网民“王文杰律师”说,“京广高铁高投资4千亿,成本须15年收回”。请问该项目是如何决策的?是如何进行可行性研究的?15年才能收回成本的依据是什么?给公众知情权!

网民“全国热点新闻关注”说,不知道计算人员是怎么算的?

网民“媛来如此的美好生活 ”说,真不知道他们的帐是怎么算的。

网民“罗恸罗”说,项目不但要做财务分析还要做经济分析的,高铁的经济分析怎么算的?投入和收益是财务分析,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部分,为社会带来效益的部分是经济分析。高铁在财务上即使亏损也不会太多,但经济收益太大!

网民“止戈从文”说,这位赵教授对中国当下与未来的运力需求、因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出行升等、因经济活动节奏加快对出行时效的要求等因素,做过深入翔实的调研求证吗?

高铁不能只算经济账

网民“HOLA树先生 ”说,就一句话:铁路建设与运营,不能只算经济账!

网民“nlbwolf”说,高铁的账好像不应该这么算吧。高铁是好东西,明显可以减少民众出行的时间成本;而且原有铁路的通行资源能释放出很多,铁路货运 的价格才多少。现在货运价格压这么低,是富了和尚穷了庙。只要货运车次增加、价格回归正常,那整体大幅盈利不是问题,而且这是一条“民不益赋而国富”的路 子。

网民“戒你如梦”说,这样一个彪炳千古利国利民搞不好还利全世界的伟大工程岂是这样来算账的?!在修路过程中其提供的就业机会促进的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等就已经功德无量了,更别说以后对国家发展的有利作用。

网民“爽之”说,有些基建项目的目的不只是盈利,北京公交每年都亏损十几个亿,但没人责问,反而深得民心。高铁若能对沿线地区的发展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就建的值,若能真正惠泽百姓自然群众拥护,这不只是算账能算出来的。

网民“tremendous”说,投资亏损,再亏损再投资,傻子才会这么干。公共建设如果只算成本损益问题,就没法顾及民生生态。

网民“二娃”说,评价高铁不能只用斤斤计较的小市民眼光,要从国家政治经济战略的角度来看。

网民“雨天就要宅在家满脑子都是钱啊钱”说,就会算钱,你算没算过这一条铁路会为周边带来多大效益?你算没算过这一条铁路会为周边的群众带来多大便利?

网民“残血蓝天”说,关键是要发挥它的价值。

网民“地球村中国生产队”说,京广高铁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和腐败工程,路修通了车跑起来了就胜利了。国家是一个公共服务型的实体,投资盈利不是其基本职能,也不应该是其职能。

网民“半夜起来看微博”说,算小账吃大亏!国家发展需要高铁!地域平衡需要高铁!

 

2. 媒体热议:高铁该不该高价

人民日报文章《高铁该不该高价》指出,价格还是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分流需求、合理配置资源。收入较高阶层选择价格较高的高铁出行,普通列车的运载力就腾了 出来,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朋友的出行资源反而增加了。铁路部门应该采取多层次、多价位的方式配置运力,做到高端有市场、中端有供应、低端有保障,让分流效应 更明显。

京广高铁被指票价过高 网友称未考虑收入水平

中新网《京广高铁被指票价过高 网友称未考虑收入水平》中提出,知名评论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则认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撤销商务舱这“样子货”,降低一等座票价,高铁会非常受欢迎。

高铁票价优化需考虑低收入群体

北方网文章《高铁票价优化需考虑低收入群体》指出,让高铁充分发挥正向能量,还需要许多微观层面的优化。就目前而言,最重要的是高铁票价机制的优化,需要 解决民众反映的高票价问题。说白了,高铁,也得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度。高铁建设,最大的回报率不是铁路部门建设成本的回收和债务的偿还,而是沿线区域实 现整体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了解决高票价等问题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环球时报文章《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谈高铁票价》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这个票价结果是高铁车站门可罗雀,那么高铁票价就确 实是高了,需要下浮;但事实是,到2012年12月初,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已经占到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25.7%,每天运行高铁1580列,运送旅客逾 133万人次,许多高铁车次一票难求;京广高铁首班车开始售票不到3小时,商务车厢和一等车厢车票便告售罄。

 

3. 外媒看点:京广高铁将刺激中国经济增长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2月26日报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高铁线路

今天,中国开通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线,连接首都北京与这个国家南部城市广州。新的子弹头列车将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与充满活力的南方省份以及香港之间的重 要纽带。香港到广州坐火车仅需两小时。它还有助于将北方的工厂与南方重要的港口深圳连接起来:随着更多旅客选择高铁,老线路可以用于货运。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26日报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高速铁路线

今天上午,中国开通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线,8小时可完成相当于纽约到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或者从伦敦跨越欧洲到贝尔格莱德的距离。北京与广州之间的高铁正 式开通,速度达到每小时300公里。并行的老铁路线将同时运营,全程需要21小时;从纽约到迈阿密的客运线距离更短,但仍然需要近30个小时。

北京至广州高铁线路的完成是中国迅速重启世界上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最新迹象。中国的高铁网络包括覆盖全国的4条南北向线路和4条东西向线 路。高铁项目的巨额开支曾两次帮助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次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第二次是今年秋天,在经济短暂但急剧地下滑以后。

每条线路雇用10万名员工。全国性的高铁网络也有助于减少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抑制对柴油的需求,因为老的铁路线将更多地释放出来用于货运,减少对污染严重且费用更高的卡车的依赖。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7日报道】题:京广高铁将“缓和经济放缓趋势”

学者们说,新高铁可能为经济注入急需的能量,尤其是错过第一轮发展热潮的许多中等城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地区发展的陈田说:“我们需要这条高铁线,就像溺水者需要救生圈一样,对于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交通已经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他说,有了京广高铁,许多制造商可能会考虑在沿线的小城市建设劳动密集型工厂,旅行社也会开发新的旅游目的地。今后10年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不仅内地人旅行的观念会发生深刻变化,高速铁路还会刺激新一轮经济增长。高速铁路线开通以后,传统的铁路线可以运行更多货车。

虽然该高铁的总造价尚未正式公布,但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估计会远高于京沪高铁。京沪线的造价超过2200亿元。

4. 印度或将引进中国高铁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对中国高铁早就表现出了兴趣。印度铁道部已经批准了6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工作。在11月下旬的中印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之后,《印度斯坦 时报》11月22日就报道说,在本轮中印两国对话合作中“最令印度政府兴奋的是未来中国的高铁将有可能行驶在印度的铁路上”,未来印度有可能引入中国高 铁。

《印度快报》报道称,如今谋求与印度高铁合作的时机对中国来说正好。与日本和法国不同,中国是高速铁路的新参与者,却在短时期内建立起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印度需要这样的技术”。

5. 人民财评: 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向世人传递什么讯息

今日,人民网财经频道评论指出,12月26日京广高铁这条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已经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一个新标志。短短几年内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的快 速延伸见证着中国崛起的速度。这同时表明,“中国制造”能够发展成为高端制造。中国高铁发展正是走了一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 中国高铁的成就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我们完全有这样的道路自信。

我们需要牢记“7?23”动车事故的深刻教训,警钟长鸣。高铁运营里程的延伸已经自然地融入我国现代化进程。高铁建设质量和安全平稳运行同等重要。高铁发展的成就必须经得起长时间的检验。

四、舆情点评

近几年来,中国高铁发展速度惊人,公众对高铁的质疑与争议也多集中在票价方面。不仅是普通百姓对高铁票价多有腹诽,甚至一些政协委员也曾对高铁的票价提出 批评。去年两会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苏国粹委员表示,“发展高铁是应该的,但高铁票价怎么定是个难题,定得高了没人坐,定得低了要亏损, 高铁怎么可持续发展是个问题。”

从舆论反馈的信息来看,反对高铁票价的声音背后蕴含的情绪因素很复杂,舆论在认同高铁所投入的巨大成本与优质服务的同时,普遍质疑近些年对高铁建设背后一 系列贪腐和巨额投资的不透明,这里面包含着民众对国有资产正确使用的一种拷问,也包含着民众对政府如何解决铁路客运供需矛盾、铁路运力紧张等局面力度的责 问。

从经济学者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新高铁可能为经济注入急需的能量,从民众的角度来看,如何体恤民情照顾低收入阶层的方面,铁路部门似 乎并没有考虑太多。发展高铁的同时,让普通列车的减少速度放慢一点,兼顾各阶层的利益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正如铁路专家王梦恕院士所说,京广高铁其实 贵不了多少钱,节省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京广高铁”话题,国内外各类媒体和网络均展现了非常强烈的关注程度,据媒体报道,继“京广高铁”票价之后,“京广高铁工作人员动车上吸烟遭央视直 播”事件又被众多媒体和网民们强烈关注。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对高铁乘务员的安全职责提出了批评,而网民们则评论称“动车不是法外之地”。而包括铁路大国美国 媒体在内的许多境外媒体也表达了对中国高铁发展的艳羡之情。美国境外媒体不无羡慕地表示,这样的里程在美国坐火车需要30小时,而京广高铁只用8个小时。

正如人民网评论中指出的那样,中国高铁产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遇到的一些挫折和教训也值得铭记。相关部门在成就面前可以增加一份自 信,但还是容不得半点骄傲。我们还是需要牢记去年“7?23”动车事故的深刻教训,警钟长鸣。高铁运营里程的延伸已经自然地融入我国现代化进程。高铁建设 质量和安全平稳运行同等重要。高铁发展的成就必须经得起长时间的检验。

的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国内网民在内的国内外各界舆论对中国高铁发展的强烈关注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压力。但其实,社会公众对对高铁相关舆情的强烈 关注未必就坏事,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动力,高质量的铁路和列车需要高素质的人来操作,这也应该是向着跟高质量的发展的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快,并烦恼着”或 许就是中国高铁今后必须每天要面对的生活。学会在聚光灯下生活也许是一种新的挑战。中国高铁,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来源:人民网

 

                                                                                                                        (编辑:惠友)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