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时评 > 今日舆情解读:官员的房产算不算个人隐私

今日舆情解读:官员的房产算不算个人隐私

2013年02月19日 00:00:00 访问量:158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刘 翔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中国多地立新规严控“以人查房””,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搜狐新闻:“国内多地立新规严控“以人查房”” 截至今日上午11时,中国多地立新规严控“以人查房”相关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一位,已有至少84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5万条网友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 多地严控用姓名查询他人房产信息

相关链接:http://news.163.com/13/0218/05/8NVLUSEB00011229.html

近日,福建、江苏等地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输入姓名查询名下房产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约束。这在此前已出台的规范中并不多见。

江苏盐城称,部分地区个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引发市民对住房信息安全的担忧。有媒体称,频发的“房叔”“房婶”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2月14日以来“房产信息查询”话题网络媒体关注度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2月17日起,网络上关于“多地新规严控用姓名查询他人名下房产信息”的讨论开始迅速升温,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60篇。2月17日,相关话题舆情热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截止到今日(2月18日)中午,相关网络新闻已接近1500篇。相关微博已超过50000条。相关舆情热度仍然有望继续走高。值得相关部门密切关注。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 网络调查:九成网友反对严控“以人查房”

搜狐网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超过90%的网友反对严控“以人查房”,认为严控查询有变相保护不法分子的财产之嫌。

腾讯微博上地方一份网络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90%的网友认为官员的房产不是隐私,应该随便查!

 

2. 网友热议:官员的房产不是隐私

网民观点摘编:

政策出台的速度真快

网友“我是冯博”:联网的事拖了N年,禁止查询倒是12秒就搞定了。隐私呼?猫腻也!

网友“今夜月色朦胧”:你举报贪官,马上网络信息实名制出来了。你揭露房叔,多地新规严控用姓名查询他人名下房产信息接着就出来了。效率真高啊。

网友“ldmy3210”:网络实名制,房产隐私化,无耻。

网友“此刻无语”:官财公布政没出,房姐房爷已反扑,多地开严控,不能查鬼屋。浩浩天庭实纳垢,幽幽地府为藏污,本欲靠登录真名吓网友,那曾知民不畏死满盘输。作秀难遮丑,直接就动粗。

严控“以人查房”是在保护贪腐

网友“独行弥勒”:谁会怕房屋数量泄漏呢?只有那些房子来路不正的人!这是要保护他们吗?别以保护市民之名行保护贪腐之实!

网友“看着看着我就碉堡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网友“跪惯了”:把房产信息关在保护贪官的笼子里。

网友“4127380”:和谐稳定是大局,能瞒多久就瞒多久,能拖一天是一天,等到了一定的时间,瞒住的就合法了,瞒不住的就被扔出去当炮灰。

网友“3173910012”:这还不是下一个贪官怕被查到自己的头上,所做的保护措施。隐私?看着都想笑,在这个社会隐私保护的过来吗?

网友“巨魔看路 ”:领导们坐不住了,怕查到自己,官官相护何时休。

网友“Jormo”: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说再次验证了那句话,官猿们努力去做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网友“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外科孙炜”:这是打着保护隐私的幌子,为了保护非法所得,利用手中执掌的权利而制定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以次逃避人民对其违法犯罪所得进行清算。

官员的房产不是隐私

搜狐网友:普通人民的房产是不该查,但作为公仆的身份的官员就应该把财产公布于阳光之下,财产公示不就出于这个目的么,为什么要保护呢?

网友“221.204.*.*”:普通纳税老百财产隐私权要与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区别对待!!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要让位于透明公权!!!不想公示财产,就不要当官!要想当官,就必须放弃财产隐私权!

网友“★土财主”:法律可以保护一般公民私有财产的信息,但对掌握公共权利的人例外!他们的财产信息必须公示,任何一个纳税人都有权审查他们的财产来源是否合法,如果他不愿意,可以选择不当公务人员。

网友“戏如人生”:所谓隐私也得看什么,你房屋登记不就是要人们知道房子是你的吗,你到底怕什么?像专利权不也是要公开吗?如果你隐私,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姓名”也隐私了,方便以后干坏事! 美国这么重视保护隐私房子信息都能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网友“20跟帖局书记”:Zillow是美国房地产信息查询网站,创建于2006年,主要向网民提供免费房地产估价服务,用户可以直接在网页上缩放卫星地图寻找标的,或利用邮政编码和街道进行搜寻。巴菲特在Omaha市的Farnam大街和南55街角落,大门朝东北,靠着Farnam大街,google就可以帮你。

网友“陶-陶”:信息不公开更加滋生腐败生存空间,习主席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是让一些人心惊,千万别作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报销。

网友“经年未变”:政务公开,财产公开,再不能护着了,国人伤不起啊、不作魔鬼事、不怕鬼叫门。

网易网友:严控查房以法令,不论师出名,气急败坏失公允,天朝何时能海晏河清?房叔房婶因何生,幕后谁作恿?高调反腐痴人梦,放纵贪官,天下怎大同?

网友“1948的冬天”:无语了,这些人,没有猫腻,怕什么阳光。

反腐可从官员查房产入手

搜狐网友:说明拥有多套房的部分官员坐不住了,反腐就应从此入手。既可惩治贪腐问题,又可打压房价,一举两得。

网友“清新大草”:官员财产公开透明是世界上一切清廉行政国家的必然追求,是治理官员腐败的成功经验,也是制约官员腐败的最有效措施。但是中国目前很多问题让人匪夷所思,例如,“房叔”虽然被双规,在还没有处理结果的时候,爆料“房叔”的广州房产公司信息人员以“私自透漏私人信息”的罪名被处理。“房妹”一家的房产情况有凭有据一五一十的在网上都曝光了,但是郑州官方却迟迟不见回应,当举报者去当地官方追询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还以种种借口进行推诿,举报者称二七区调查小组对他举报翟振锋倒卖经适房问题“不关心”,不予记录,并称是“过去的事”。这种官官相护的现象令老百姓胆战心寒,我们不知道这些推诿的官员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和目的。

网友“胡可磊我是”:我倒是想让人查,可惜房子都买不起。

 

知名网友评论:

盛大林(河南《东方今报》评论员,河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知名网友):刚才接受采访,谈了对此事的看法:保护公民隐私是对的,但公民分为两类,即公职人员和非公职人员,必须区别对待。公职人员的财产不应该是隐私,而是应该公开的信息。保护官员的财产信息,客观上就是保护腐败。

连鹏(专栏作家):中青报报道,“房叔”“房婶”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国内多地立新规严控用姓名查询他人名下房产信息。我觉得吧,“以人查房”的确涉及人的隐私,受到控制也算有理可依。问题是,请官员财产公开18年都没人理,但网络实名制和严控查房的出台却光速,怎么给人一种“保护腐败”的感觉呢?

 

3. 媒体评论:别用保护隐私做禁查房产借口

中新网评论《禁止“以人查房”保护了谁的隐私?》指出,当频发的“房叔”“房婶”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此时出台保护个人房产信息的法规,引发争议就不难理解了。个人隐私需要保护,个人房产信息的查询也需要规范,但能不能查与如何查是两个概念,如果申请人通过规范的程序进行申请,相信查询房产信息也不会损害到多数人的合法权益。禁止“以人查房”的地方不妨先公布当地官员的房产信息。

新京报评论《严控房产信息查询没错,但房姐怎么办》指出,多地出台政策对输入姓名查询名下房产作出约束。有人说此举是袒护“房哥房姐”,其实公检法机关查询是不设限的。加强隐私权保护没错,但是那些严控房产信息查询的地方反贪机构的查询跟上没有?该查的不去查,房姐们还会继续逍遥法外。

中国经营网评论指出,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而官方和一些媒体称保护房主个人信息是国际惯例,是在保护隐私。但在中国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官员财产和个人信息都是不公开的,他们有多少套房产,家里有多少存款,生了几个孩子,孩子是什么国籍,我们都一概不知。你不公开还不让别人查询,那还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呢?自从“查房产”流行以来,通过近期一系列“房氏家族”事件来看,“以人查房”的信息查询并没有给政府管理带来了什么麻烦,个别被误伤的在被证实了其财产来源合法后也并未给其生活带来太大不便,反倒是洗刷了腐败的传闻;去年以来以房产数量为核心的网络爆料在反腐上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所以这一做法不能被彻底否定。而各地着急出台规定禁止个人查询房产信息的做法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4. 中国房屋信息查询管制趋于严格

据媒体报道,不动产登记是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方式。通过登记公示,既是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也使第三人知晓物权变动情况,避免其遭受损害。各国一般都允许公开查询登记信息,不过,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在公开范围上则有不同意见。各国房屋登记信息公开范围和口径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限于“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受到严格控制。然而,在当下中国,这种控制则被赋予更多的意味,从而也屡受舆论炮轰。

从中国房屋登记信息查询制度的演化来看,查询管制趋于严格。2006年住建部出台《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采取了“以房查人”方式。此办法明确,“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对房屋权利的记载信息,单位和个人可以公开查询”。

不过,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中,登记信息公开范围有所缩小,将登记资料查询、复制限于“权利人、利害关系人”。2008年住建部发布的《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则规定,个人和单位可以查询登记簿中房屋的基本状况(主要指自然状况)及查封、抵押等权利限制状况;权利人出示相关证件和材料后,可以查询、复制该房屋登记簿上的相关信息。此次江苏盐城出台的地方规定就适用了《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实行有条件查询和限制查询。

5. 微评论: 严格查房是保护还是心虚

人民日报: 【微评论:严格查房,是保护还是心虚】日前,一些地方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对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新规确有其合理之处。然而,官员房产也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具有一定程度知情权;更何况房多多事件频发,速出新规难免有心虚的嫌疑。对此,各地应该给予更多解释。

新华社-中国网事: 【应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官员房产】多地严控住房查询,被指保护“房叔”。有的地方还没把权力装进笼子,却已把房产信息装进笼子,多房官员如释重负,自然难逃“自保”嫌疑。保护公民隐私有必要,官员财产公开更是当务之急。不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来监督吗,如何为监督官员房产创造条件呢?

 

四、舆情点评

2月17日起,“多地新规严控用姓名查询他人名下房产信息”相关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各类网络媒体上此话题的舆情热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态势,各大主流网络媒体和微博对此话题进行了强烈关注。网民们对一些地方出台规定严控“以人查房”一片反对之声,有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网友持反对态度,认为严控“以人查房”有变相保护不法分子的财产之嫌。

有媒体评论指出,个人隐私确实亟须立法保护。个人房产信息的查询也需要规范,但能不能查与如何查是两个概念,如果申请人通过规范的程序进行申请,相信查询房产信息也不会损害到多数人的合法权益。禁止“以人查房”的地方不妨先公布当地官员的房产信息。另一方面,2012年以来以房产数量为核心的网络爆料在反腐事业上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这一做法不能被彻底否定。而各地着急出台规定禁止个人查询房产信息的做法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

众多网友认为官员的房产不是隐私。普通人民的房产是不该查,但作为公仆的身份的官员就应该把财产公布于阳光之下,财产公示就出于这个目的而制定的制度。只有一套或两套房产的人不会担心自己的房产信息曝光,哪怕拥有多套房产,只要是自己的合法所得,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官员财产公开才是国际惯例,大势所趋,有关部门的反腐工作不妨从核查官员房产入手。

(本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来源:人民网 

 

 

                                                               (编辑:惠友)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