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在线 > 独家专访:直面双鸭山爆炸案三大疑团

独家专访:直面双鸭山爆炸案三大疑团

2013年01月18日 00:00:00 访问量:190

 

双鸭山市公安局岭东分局局长徐慧峰(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新华社记者王凯

  新华网黑龙江双鸭山1月16日电(记者李建平辛林霞)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通勤大客车爆炸事件调查结果已于14日公布。但由于相关部门在事件调查处理中对群众和网民质疑置之不理,对媒体采访推诿、婉拒,使原本一个刑事案件发酵成舆论所指的“瞒报事故”。针对媒体和网民集中质疑的三大疑点,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独家专访。

  疑点一:为何当天只公布死亡7人?

  在公安部和黑龙江省公安厅两级公安刑侦专家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通勤大客车爆炸事件成功告破。警方查明此次爆炸事件系人为引爆的刑事案件,案件造成11人死亡、40人受伤。

  记者在双鸭山市殡仪馆采访了解到,11日事发当天,双鸭山市殡仪馆共接收了11名通勤车爆炸事件遇难者遗体,但政府部门在11日只对外公布有7人死亡,另外4名死者在12日晚18时才对外公布。

  双鸭山市官方于11日上午9时许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公布爆炸事件造成7人当场死亡,15时再次向媒体通报事件造成7人当场死亡,39人受伤。

  本次事件官方新闻发言人车维华表示,由于爆炸可造成生理组织断裂飞散的现象,此案中公安机关实施勘验鉴定及侦察取证确定尸块归属需要一定时间,故于受理后14小时,即11日晚20时才向双鸭山市政府续报了认定案件死伤准确人数,明确为死亡人数为11人。但并没有及时向媒体通报。

  双鸭山市公安局岭东分局15日“关于双鸭山市岭东区2013·01·11爆炸案件死亡人员情况的说明”中称,舆论中对此案伤亡人员数字出现不确定的情况,系存在着抢救、送医、治疗、调查等职能环节信息未及时沟通和职能部门与媒体信息通报不及时等情况。对此将进一步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改进信息通告工作措施,务求做到及时、准确沟通、通报信息。

  车维华15日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案件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自己在新闻发布、信息披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疑点二:政府通报与医院说法为何“打架”?

  当地政府12日通报称,有4人在医院医治无效死亡,但记者随即致电收治伤者的两家医院负责人,得到答复是并未出现新增死亡情况,也未接收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的人员。

  车维华解释说,官方12日通报称“有4人在医院医治无效死亡”系表述有误,新增死亡4人并未列入当时的医疗救治人员名单中,医院负责人不掌握该情况。

  他表示,这4人中有2人是在120急救车抢救途中确定死亡,另外2人送到医院后诊断死亡,全部是与爆炸车辆对向行驶的被波及的公共客车内的人员。由于该公共客车事发时距离爆炸点相对较远,属于被爆炸波及,故该车内人员身体损伤相对通勤车内人员身体损伤程度较轻,因此120急救车是根据现场人员损伤情况实施了抢救。

  记者在事发当天的120电话记录上看到,6时23分、6时35分共出动两辆急救车。当地称,在医院治疗的人员不包含经120车抢救无效死亡的4人。

  此外,警方还询问了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奇,其针对此次事件接受媒体采访时所称,在市人民医院救治的15人中无人员死亡并不包括上述经120抢救后死亡的4人。

  疑点三:爆炸的煤矿通勤车到底乘坐多少人?

  通勤车核载42人,目击群众及爆炸中的伤者称车上坐满了人,连过道都站着人,至少乘坐有50多个人。而官方通报通勤车乘座35人。

  双鸭山市公安局岭东分局局长徐慧峰说,爆炸后现场非常混乱,尸块飞散得遍地都是。公安机关通过目击者询问、尸块分析、物理机理等确定了事发时通勤车内的人员。目前通过证人证言和物理机理确定通勤车内是35人,有坐的,有站的,车上还有空座。

  “通勤车内部的人员座次认定很关键,主要对伤者中能说话的人进行背靠背询问,当时坐在哪,前后左右坐的是谁,是否认识等,这里面存在说法不一的情况,这种方式也有可能不准确,公安机关对每个人在什么位置慎之又慎,需要反复甄别,最后通过尸块分析等证据证实。”

  徐慧峰说,公安机关对座次进行制图分析,制作了至少10稿,逐步剥离认定,过程非常难。

  徐慧峰介绍,通过侦查实验得知,从发车地到案发地行车约8分钟,整个行程时间短,没有必要都坐下。加上通勤车座位上非常脏,有人穿干净衣服就没有坐下。

  此外,一些媒体和网民还对此次事件调查中“煤矿是否存在违规生产”、“发生爆炸的大客车是否是报废车”等问题表示质疑。

  双鸭山市政府部门通报称,经查通勤车所属煤矿不存在违规生产问题。交警部门核查该车档案,证实该车也未到报废期。

 

                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编辑:惠友)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