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内九外七皇城四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内九外七皇城四

2023年10月07日 06:20:19 来源:国昌走笔 访问量:529 作者:刘国昌

内九外七皇城四

说起北京城的格局,有一句老话:“内九外七皇城四”。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关于城门的一种说法,也就是说,皇城有4个城门,内城有9个城门,外城呢,有7个城门。

今天咱们先聊聊这外七城。

 大家知道,北京城初建时只建造了内城。这内城也就是现在二环路这一圈。

后来到了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时候,为防御外敌的威胁,在内城的外面开始修造外城。

据史料记载,当时嘉靖皇帝设想建造的外城将内城完全围在里面,形成一个“回”字形。谁料想,一开工才发现实际的工程量远比设想的要大得多,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最后只好决定先修筑南边的城墙。

这外城实际只建了三面城墙,为什么呢?

因为内城的南边已有了一道城墙,就是前门、崇文门、宣武门一带的城墙。在建造的时候,外城城墙比内城城墙多了1000多米,这样一来,就使北京城的格局呈“凸”字形的布局。

在建造外城城墙的同时,城楼也在修建,共建了七个城楼。

永定门居中,东边是左安门,西边是右安门;东段城墙往北是广渠门,西段城墙往北是广安门。

在东边,外城与内城衔接处,开了一个门,叫东便门;在西边相对应的也开了个门,叫西便门。这样就形成了“外七城”的格局。

这“外七城”的城楼都建有瓮城、箭楼,这是为防御外敌而建的。但从整体观之,这些城楼都比内城的城楼要矮,东便门、西便门的城楼更小一些。

外城建起来之后,城里的地盘就大了。原来在内城外面的天坛、先农坛及一大片地全都圈进来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称之“外城”,有点名不符实,因为它并不在内城外边包了一圈,而是在内城的南面建了城墙,所以北京的外城又称“南城”。

 在这“外七门”的城楼中,最显眼的是永定门。

您听这名字,“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这名字起得好。说起这名字的匾额,还有那么一个小故事。

永定门建成以后,在城上悬挂着一块石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上写“永定门”三字,楷书,沉雄苍劲。1644年,清朝建都北京之后,曾将北京各城门上用汉文题写的明代匾额撤下,改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的匾额。原来的那块石匾也就失落无存。

十分凑巧的是,2003年永定门复建时,有关方面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竟然发现了这块明嘉靖三十二年始建永定门时原配的“永定门”石匾。


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如今复建后的永定门,门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门”三字,就是仿照这块石匾雕刻的。

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延长了。大家知道,北京的中轴线是由南往北延伸。原先是从前门开始,有了这永定门之后,永定门就成了起点。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一直到地安门、钟鼓楼。

外城有七个城门,加上皇城的四个城门、内城的九个城门,共有20个城门。

这20个城门及左右延伸的城墙,使当时的北京城成为一座坚固的城池。这样一个格局和规模,一直持续到北洋军阀时期。

到了北洋军阀时期,在内城前门至宣武门一带的城墙,打了一个洞,开了一个门,取名叫和平门。

日本侵略者1937年占领北京之后,又在内城的东侧、西侧城墙上,分别开了两个门,一个叫建国门,一个叫复兴门。

这三座城门,虽然也叫门,实际上既无城楼,也没城门,只是一个通道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