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如何找到写稿的线索?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如何找到写稿的线索?

2023年10月30日 06:15:09 来源: 老记说事 访问量:483 作者:刘国昌


如何找到写稿的线索?

刘国昌


  作为记者最苦恼的是什么?找不到写稿的线索,是其一也。


  如何找到写稿线索?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线索不会自动送上门来;记者要开动脑筋,迈开双腿,全力寻找。


  下面介绍两个找线索的实例--


  一、从联想中找新闻


  时任辽宁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有次到他当年下乡的地方采访。当晚他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凭他自己经验一会儿肯定有人上门一起聊天,可一晚上也没人来。范敬宜好生诧异,第二天他上街转了转,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


  面对此种情况,老范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在想:过去他下乡时这里每天晚上挤满了人,有的找干部反映队里问题,有的诉说自己的难处请求解决,还有的两口子吵架也在那里闹……可如今变得静悄悄的。为何呢?


  忽然他想到,过去挤满了人是因为有很多问题、矛盾需要解决;而现在好多问题解决了,人们气顺了,再也不用到村委会里闹了。


  想到此,他找了一些人交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们听。大家听后连连说:“是这么回事啊!人们气顺了!”并介绍了一些具体事例。


  由于老范的“观察+联想”,使他很快写出了稿子《这里为何静悄悄》,反映了农村改革后出现的新气象,颇受好评。


  二、从观察中找新闻


  宝鸡日报曾刊出一篇题为《跑了三条街买不到一个顶针》的报道。


  这条报道是怎么来的呢?是记者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的线索。记者在逛街时发现,时下城市越来越洋气、物质越来越丰富,但老百姓需要的一些小物件,却由于利润小、售卖麻烦等原因,市场上非常难找,于是便写了这条报道。


  刊出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认为这条消息简短,语言朴实,写的是群众的真实感受。


  还如,曾有一段时间,宝鸡日报记者发现不少基层单位为了应对各种检查和考核,不仅要拍照留档,还发微信留痕。搞得基层干部群众苦不堪言,网上也骂声一片。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进行分析研究,决定精心策划报道和评论。大家觉得,这是形式主义在作怪,网上的骂声反映了一种民意,应当这种时弊进行揭露和抨击。


  于是大家齐动手出主意想办法,记者在第一时间撰写了《留“心”比留“迹”更重要》稿子。经过仔细打磨后很快就刊登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贵在一个“找”字


  从以上可以看出,只要全力去寻找,写稿的线索就会不断被发现、被捕捉。


  时下有些记者在这方面做得还尚未到位,有的等人家送材料,有的从网上扒材料,然后在材料上整合编编就发稿。


  这些记者被人们戏称为“被喂养的宅记者”,虽不大好听,但却切中实质,值得一些记者反思。


  记者永远在路上。在路上干什么?找报道线索!一个“找”字,道出了记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大家继续努力!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