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学陈道明适当“发发呆”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学陈道明适当“发发呆”

2025年03月31日 06:15:03 来源:国昌走笔 访问量:348 作者:刘国昌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学陈道明适当“发发呆”

国  昌

电影演员陈道明曾在一篇短文中写道:“朋友往往会问:你在家里都干吗?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我认为,发呆是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

陈道明说的“发呆”,就是把自己的大脑“放空”;将大脑处于一种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的歇息状态。这种状态是恬静的、快活的,它能给人带来阵阵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要抛弃烦恼,留下美好;
要丢掉忧愁,留下畅快;
要清除抑郁,留下快乐,
还大脑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大脑运行是有一定程序的。有些人之所以精神紧张、郁郁寡欢,在于他潜意识里的负面程序在作怪。而“发呆”则是将这种负面程序停止,代之以正常程序。
人的思维带有惯性,有时还有些强迫症,越不想的事它越想。针对这种情况,适当地“发发呆”:不去想那些烦心事、丢掉那些烦心事,大有裨益。

清空大脑,人也就轻松了,再也不为那些琐事所纠结。同时大脑有了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人的精神境界也随之有所改变,一些新的想法、理念会随之补充进来。
作家史铁生1972年不幸瘫痪,后来身患尿毒症,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每周3次的透析,千余次的针刺,让他的血管变成了蚯蚓状。

面对如此残酷的人生,他苦恼、烦躁,但并没有被压垮。那些日子他坐着轮椅在住地附近的地坛公园静思,把萦绕脑际的那些苦恼统统“清空”,仔细思考人生的意义。结果同样是一个人,境界变了,人也精神了,一部部文学作品在他手下陆续问世。
“发呆”不是懒散、消极的状态,而是为取得积极进取状态的一种准备活动。为使我们每个人活得更洒脱、更快活、更幸福,经常进行“发呆”的脑健康活动,益处多多。让我们都起而行之,看看效果如何吧!
附:

写在五百人关注之际

2025年3月30日晚,我的公号《国昌走笔》已有500人关注。

当“500”这个数字弹出时,我心中一阵欣喜!

在此,诚挚地感谢大家的关注与鼓励!

《国昌走笔》公号自2023年7月30日开办,已刊发400多篇文章。再次感谢大家对文章的留言、点赞和转发。今后国昌将再接再励,继续挥洒笔墨,与大家分享交流!

2025年3月31日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