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时评 > 今日舆情解读: 多管齐下缓解医患矛盾

今日舆情解读: 多管齐下缓解医患矛盾

2012年12月02日 00:00:00 访问量:178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白 梅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潘若辰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医院一女医生被砍死”,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搜狐新闻“广东副厅长财色数字惊人 上任不足月就被拿下”,截至今日上午11时,“天津中医药大学医院一女医生被砍死”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一位,已有超过8万网友参与和超过1.6万 条网友评论。

 

今日热点: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生医生被砍死事件

链接:http://cn.ibtimes.com/artnews/17143/20121130/tian-jin-sha-yi.htm

11月29日,根据天津市新闻办发布的消息称,当天下午13时许,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医生康某,在诊室被犯罪嫌疑人王某用斧头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依旧在调查中。

据《京华时报》报道,事发时,医院处于午休时间,王某没有挂号,直接冲进诊室,用斧子砍伤当班医生康红千。据了解,犯罪嫌疑人王某曾在今年10月份患脑梗塞,到医院就诊,并有精神病史。王某在砍人后,曾从二楼跳下,致使右腿骨折。

《中国青年报》报道,康红千的同事表示,康为人亲善随和,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事故。该同事认为,康与凶手之间不太可能存在医患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中国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就已经发生了14起。其中,11月已经连续发生四起砍死砍伤医护人员案件。“伤医”事件的发生频率,似有越来越高之势。在中国,医生似乎也成为了高危行业。

11月发生的刺死、刺伤医护人员事件:

11月3日,同仁医院亦庄分院一位医生,险些被刺中心脏。

11月1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恶性砍死、砍伤医护人员事件。造成一名护士长死亡,4名医师和护士受伤。

11月14日,北京平安医院发生医生被刺伤事件。

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医生康某被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网络舆情关注度分析

1. 四类媒体关注度分析

 

进入11月以来,全国已经发生4起刺死、刺伤医护人员的事件,自 13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恶性砍死、砍伤医护人员事件”后,媒体关注度不断升温, 14日、20日对该话题的关注度最高。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生被砍死事件”发生后,媒体关注度在前几日的集中报道有下降趋势后再次升高。一个 月内连发多起同类事件,由此衍生出来的“如何保护医生安全”、“解决医患纠纷”也成为媒体深入报道的话题。

数据显示,“伤医”话题的舆论关注度在每起恶性事件发生后的1~2天内会有发酵的趋势,“天津杀医”事件前,6日、14日、20日、24日媒体关注度达到峰值,截至29日13时,与“伤医”话题相关的新闻已超过4500篇。

 

2. “伤医”话题各类媒体报道排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搜狐网、人民网强国社区、博客中国和遵义晚报分列各类媒体报道数榜首。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等主流网站和社 区论坛进行了报道,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日报、澳门日报、文汇报香港等港澳台媒体,博讯新闻网、星洲日报世界中文论坛等外媒对此话题的关注度也较高。

 

 

3. 微博关注度分析

 

与前面四类媒体从11月总体分析“伤医”事件的关注度相比,微博对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发生医生被砍死”单一事件的关注度,自29日16点后持续升温,17点的关注度最高,转发量达到394次。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媒体对“伤医事件”的评论

多种方法缓解医患矛盾

11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明天谁来当医生》评论,眼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医改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人。为了避免医 学人才流失,政府应允许公立医院突破事业单位的薪酬分配限制,提升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的比例,扩大可分配薪酬的总量。尤其要提高刚毕业医学生的薪酬标 准,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大力推进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为医生薪酬市场化创造条件。

10月23日新华网发表题为《如何避免医患间矛盾悲剧?》评论,首先,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合理合法安排医护人员收入,打击医疗腐败,遏制过度医疗,;其 次,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群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亲近感、信任度;再次,要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经济困难群众大病重病的保障和救济力度,缓解他们 因病返贫的困难。

中国江苏网评论认为,要解开医患关系的死结,遏制紧张的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信任,关键要积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加大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入手,消除医患对立的根源,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医改成果。

搜狐评论指出,公民的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什么是法,什么是犯罪,怕是有占一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所以社会的犯罪现象才屡禁不止。

医患关系愈发紧张

《国际财经日报》评论认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中国公开报道的“伤医”事件,就已经发生了14起。其中,11月已经连续发生四起砍死砍伤医护人员案件。“伤医”事件的发生频率,似有越来越高之势。在中国,医生似乎也成为了高危行业。

搜狐评论指出,医患关系恶化至此,互不信任互不沟通,虽然事故不断出现,却始终没有看到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医院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害怕,越来越不敢承担责任,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说到底也损害了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利益。

医务人员需更用心

1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化解医患矛盾 主动权在医生》文章,其中指出,在医患矛盾中,病人是最大的受害者。而化解医患矛盾,主动权在医生。如果我们医务人员能做到把每一个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医患关系肯定能和谐起来。

光明网评论认为,在当前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气氛下,分医务工作者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卫人员应反省自身职业操守和道德,用心、用情嬴得病人“芳心”,重建医患群体对医卫人员的信任体系。

多维新闻网评论认为,如果医生在面对患者时不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而是用一颗“仁心”去对待患者及他们的家属,患者或许不至于冲动到,要杀害他们寄予希望的医生,甚至还伤及无辜的地步。

患者们请理性

光明网评论认为,患者即使遭遇了医疗纠纷,也应该坚持理性维权、文明维权、依法维权,而不能动辄付诸于“医闹”和暴力,这样不但丝毫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2. 网友观点分析

 

医疗体制亟需改革(30%)

网友“drlinda ”: 屡屡发生,屦次无果,屡教不改,愤怒!

网友“子曰无忧”:怎么总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体制的问题总是让个人来承担?

网友“漠然浅笑 ”:又是这样的杀医事件,叫人心寒,看来已经不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而是医疗体制,社会价值观念的问题。

网友“飞龙在天saga”:医院自身不反思、不改变,这类悲剧止不住。要解决医患纠纷,彻底摒弃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才是治本之策!

网友“小胖的大胖”:从国家把医院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之后,医院的性质就已经变了,医者有父母心就得饿死,如果国家所有疾病报销都能达到90%以上,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疗矛盾能解决。

网友“半夏时光”:粗鲁的将所有责任归到医生身上的人还是多想想中国特色的国情吧。如果这是普遍现象,那就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了——医生和患者都是现有制度的牺牲品,媒体充当了这种怪异制度的转移器,把问题都推给了医院医生,却迟迟不给当权者压力来对现有的制度改革。

医生不再是天使(37%)

网友“鱼儿”:现在哪怕是小孩生个小感冒,一到医院,基本都是查尿,查血,什么都给你查一遍,最后一盒感冒药就解决问题,但是钱却要花个好几百。医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强盗。

网友“梦幻”:人家不会无缘无故砍医生,个别医生应该反思一下

网友“kywrny|”:现在的医生太没有医德

网友“定天下”医患矛盾是由于医德的缺失和医生只顾抓收入忽视救治患者的职责和义务而加重。医风不正,将会出现更多仇医案例。

患者不够理性(13%)

网友“快乐彩虹cindy”:不管怎么样杀人总是错的

网友“你身边的家庭医生夜郎“:为死难的同胞和同行致哀!做惯了奴隶的国人,连爆发一点创意都没有,只知道向医院里手无寸铁的医护人员下手,又是何等的可怜!

网友“六月飞霜”:今天有人会砍医生或许改天就有砍别的职业的。不是医术高不高,态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自身的品格。

搜狐网友:我在医院实习,病人带着斧子来看病,让大夫给开药,医生不给开,直接就动手了。现在真是好人不偿命,成了替罪羔羊,中国人把自己的路堵死了,所以剩下黑心医生……

医疗工作者缺少安全感(8%)

财经网网友

这是社会的悲哀!无知的可悲!医者该由谁来保护,没有医生又有谁来保障生命的安全?这样的矛盾该怎样来解决,我们的生活怎会变得如此扭曲,无比心寒!

网友“liya飞”:我们医务工作者不能做沉默的一群人啊!!!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愤怒!!!!

网友“后来丶你好吗”:为什么接二连三的发生杀医事件 以至于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

默哀死者 严惩凶手(7%)

网友“0圆嘟嘟0”:悲痛啊,做医生很悲哀啊。

网友“悲观小艺凌”:默哀

网友“崇杰草111”:向同行致敬!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网友“齐虫工”:保重!杀医生的都判死刑!

网友“偶尔骄傲”:等待又一个真相!

打打杀杀何时休(5%)

网友“素子花开”:为什么要走到杀人的地步。到底应该是愤怒,同情,都是未知的东西。

网友“若有所悟”:社会矛盾方方面面,医患有矛盾,商场和顾客没有矛盾吗?开发商和购房人没有矛盾吗?教师和学生没有矛盾吗?如果都可以闹,都可以打打杀杀,那是什么社会?

网友“血色玫瑰”:真是悲哀,医生天天被砍,以后谁还敢当医生,以后看病都没地方了

 

 

四,舆情点评

 

天津中医药大学医院的康红千成为11月第二个在“伤医”事件中离世的医生,尽管目前尚未有报道明确指出事故原因是医患纠纷,然而舆论关注点却自然地聚焦于 医患纠纷如何解决和如何保护医生安全的问题上,媒体在报道中多呼吁患者要保持理性,媒体认为,医疗花费高但治疗效果不好、对医生处理意见不满、认为医务人 员态度不好、索要赔偿等成为医患之间的主要矛盾。

也有观点认为,媒体的关注角度或许是激化医患矛盾的一个因素,媒体为处在弱势群体的患者鼓与呼,在打击收受红包、回扣、降低医疗费用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 用,同时长期的媒体渲染使得很多患者不信任医生和医院,患者未进入医院之前已经形成了“去医院必挨宰”的刻板印象,而对医生的辛勤劳动和努力的报道力度却 明显不够。

观察11月以来的媒体报道,主流媒体试图将医生的生存状态呈现给更多人,改变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29日21时13分,人民日报微博再次贴出22日文章 《明天谁来当医生》,该文指出当前医生薪酬过低,2小时内转发4810次,医生薪酬高低、医患纠纷成为子夜微博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网友评论中几乎一边倒 的反对文中观点,随后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碰撞】,将网友的驳斥观点呈现出来,这种直面批评的做法正如网友@卡恩V5所称是“值得肯定”的。

从网民的观点来看,对医生和医院的负面情绪占主导,又一个医生的离去并没有彻底推翻网民对医生的不信任态度,许多受过医疗事故伤害或与医生进行过深度接触 的患者觉得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医院的关系中无法把握主动权。网友中的理性呼吁也发出有力声音,很多网友对离世医生表示哀悼,对医生的努力给予肯定,认 为相互理解和尊重才是建立起医生与患者之间双重信任的一个根本途径。

(本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来源:人民网

 

                                                                                                                         (编辑:惠友)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