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

2025年04月23日 06:10:45 来源:老记说事 访问量:506 作者:刘国昌


如何写好稿子的“豹尾”?

刘国昌


  按照元代陶宗仪提出“风头、猪肚、豹尾”的6字写作法,在稿子的结尾处要写出“豹尾”。


  什么是“豹尾”?“豹尾”者,如同豹子的尾巴一样强劲、有力。这是写稿子的一个重要要求和手法,也是写就整篇文章的最后环节。务必要掌握好。


  一、“豹尾”的范例


  例1:


  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冯建、周原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末尾是这样写的: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范荣康写的《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的末尾写道:“在大庆人已经为祖国建设立下奇功的时候,在全国都学习大庆的时候,他们还要冷一冷,继续运用毛主席提出的‘两分法’,从自己的不足处找出不断前进的动力。这不正是我们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大庆人更可贵的性格吗?”


  例2:


  评论的“豹尾”:


  在一篇题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评论结尾这样写道:


  “唐人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霜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在开发高新技术征途中,有困难,有险关, 但在奋发有为的中国科学家面前,这些全然不在话下。他们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定会在高新技术领域, ‘夺得千峰翠色’, 继续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这些“豹尾”,文字都不多,但读着带劲、提气、振奋人心。


  二、如何写好“豹尾”?


  常言道: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把最后的口收好了,编的筐、篓才算完美。同样,写稿子的收尾也就是编筐的收口,把收尾写好了,稿子就立起来了。


  如何写好“豹尾”呢?没有一定之规,但以下两点值得谨记——


  首先要充分认识“豹尾”的作用。“豹尾”是全文的一个自然收尾,因而与整篇文章的主旨一脉贯通,是对文章主旨的一个提升与展望。因此,立足提升和展望,是写好“豹尾”的关键。如上面穆青等记者写的焦裕禄一文,最后用3个“不愧为”高度概括了焦裕禄的高贵品质。范荣康写的大庆人一文,最后以问句的形式点出了大庆人的性格,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要充分认识“豹尾”的特点。提气、鼓劲是“豹尾”的显著特点,但这绝不意味着写几句“高大上”的话就是“豹尾”,而是要从稿子的立意出发,写出鼓劲的文字:


  如一篇题为《时间与机遇》的时评结尾这样写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今天重读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倍增我们继续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


  再如《从小事看文明》时评的结尾:“梁启超先生诗云‘彬彬哉!吾文明。五千余岁历史古,光焰相续何绳绳。’身为华夏儿女,当努力弘扬这些优良传统,为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使我们的中华民族以富强、文明的美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以上可以看出,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是写好“豹尾”一个重要手法。中华诗词,源远流长,颇具魅力。精选恰当、贴切的诗句,可以使文章的结尾写得更精彩、更有力。


  三、力避“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由写“豹尾”想到有些稿子的毛病:一是“虎头蛇尾”,二是“有头无尾”。


  这两个毛病均出现在稿子的结尾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虎头蛇尾”,开头写得颇有些气势,但在结尾处却写得有气无力,提不起气。这种“蛇尾”的毛病在于作者未能在写“豹尾”上下功夫,值得警醒和改正。


  “有头无尾”的毛病,更值得高度警醒。一篇文章岂能没有结尾?结尾是文章的“收口”,虽然位处文章的最后部分,但它却是全文的重要组成。不要小看了这个结尾,它既带有总结全文的意义,又含有提气、鼓劲的作用。因此,按照“豹尾”的要求去写结尾,是题中应有之义,一点也不能疏忽。


  写好“豹尾”是行文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仅要写好“凤头”“猪肚”,更要写好“豹尾”,让文章在最后的环节也放光增彩!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来源:老记说事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