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采访遇到N个问题,怎么办?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采访遇到N个问题,怎么办?

2023年07月21日 11:30:21 来源:华文融媒云 访问量:470 作者:刘国昌

【作者简介】:

刘国昌,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笔耕报坛40余年,多部作品获奖,并著有《如何写好新闻评论》、《报纸编辑学讲义》、《短论随笔集》、《京腔京韵》等多部作品。


【本文提要】:

文章结合记者采访遇到4种情况进行了解析。

这4种情况是:

事发突然,记者不在现场怎么办?

受访者用两三句话打发记者,怎么办?

受访者照本宣科、夸夸其谈,怎么办?

受访者突然改变采访地点,怎么办?

文章指出,采访时遇到以上情况如何处理,实际上是对记者的一次考量。考量记者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本事。要真正做得好、做到位,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和很好的文化修养才行。


记者在采访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问题在于我们记者如何妥善对待,使采访顺利进行。


下面例举一些实例,看看记者是如何处理的——


一、经常遇到的4种情况

1、事发突然,记者不在现场怎么办?


情况突发记者不在现场,这是常有的事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呢?一是关注但不写稿;二是及时跟进、进行“事后采访”。


及时跟进,就要及时关注各媒体已发的消息,跟踪事态的发展。


“事后采访”,就需要记者经过对多人的仔细询问,尽可能地还原现场,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介绍。


6月14日,在钱塘江发生了外卖小哥彭清林救人的新闻。当时人民日报驻浙江分社记者并不在现场,但知道消息后马上关注并赶到现场进行采访。记者窦瀚洋到派出所与外卖小哥彭清林、民警深入交谈,尽可能地收集材料还原现场。《救人一跃  义举暖心》的报道在人民日报6月17日第4版刊出,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记者在现场,抢抓先机固然重要,但失去先机也并不意味着失去所有。有时限于各种条件,无法竞争过新闻的源头,但如果及时跟进报道写得好,也可以赢得优势。最忌讳的是从网上扒材料写稿子,那样做一则有时不准确,二则有失新闻记者的本色。


2、受访者用两三句话打发记者,怎么办?


记者经常遇到一些受访者不爱说话,即使说几句话也是打发记者。


有记者采访一妇女主任,妇女主任说,我是村妇女主任,给大家做点事儿是应该的。记者追问有啥故事时,她说,村里天天那个样,没啥拿得出手的故事。面对此,记者没有灰心,他想用聊天的形式看看能否“挖点料”。


在吃午饭的时候,记者无意中提到自己家里的冷面好吃时,妇女主任就跟着聊了起来。从过去干活儿的苦到人们的穷,说得自然真切,记者从中了解到了她为何当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初衷和故事。


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受访者不大愿意与记者多交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记者有耐心和本事让受访者开口。如果没有这点本事,见人家不愿意说就打道回府,那以后怎么继续当记者呢?


3、受访者照本宣科、夸夸其谈,怎么办?


采访时经常遇到有些受访者照本宣科、夸夸其谈。


有记者采访一干部,那位干部开口就讲,几乎停不下来。“我认为,首选......其次......再次......最后......”如此态势让记者很尴尬。记者说,我采访的题目是如何培养年轻人,可这位干部不管面对什么问题,都以这样的“答题”模式应付。


记者几次打断对方想换个话题,但对方却依然故我,搞得记者很头疼。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这位记者后来的做法是,果断结束采访。这样做虽然没给对方留面子,但却赢得了宝贵时间。随后这位记者深入到基层与人交谈了解到了大量鲜活素材,对写稿子很有帮助。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人很会“对付记者”:或给一些材料,或拿老材料照本宣科。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要有“应对之策”,不能让其牵着鼻子走。当然在具体处理方式上要注意礼貌为好。


4、受访者突然改变采访地点,怎么办?


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应对各种情况的心态。比如说原先约定的采访地点突然有点变化,你如何面对?正确的做法是:不急不躁,随遇而安。


1992年9月间,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又一次来到北京,记者应邀准时到钓鱼台国宾馆采访。然在大门口等候时接到通知,请他们到理发室去见陈女士。记者有些不解、不快。


一进门,陈女士便从座椅上站起来说,很抱歉,我刚接到一个通知让我去见一位领导同志。我想我得整理一下头发,便请你们到这里来了,真的很对不起!


听她这么一说,记者的不解、不快释然了。在她的邻座坐下开始采访。也许在理发室的原因,陈女士说话很随便,滔滔不绝。讲她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相识到相爱,讲她在美国的奋斗经历,讲她为中美关系的所做的工作......有几次讲到兴奋处,她让理发师停下来,扭过脸来对我们继续讲。


虽在理发室采访,但记者的收获颇多,获得了不少的第一手材料。


通过这件事可以体会到,采访时突然遇到变化,切不可“不解、不快”,而是要随遇而安。如果一肚子怨气、不高兴,那就难免搞不好采访。对记者来说,只要能达到采访的目的,适时调整一下心态是必要的。


二、“怎么办”中有情商、有文化。

采访时遇到以上情况如何处理,实际上是对记者的一次考量。考量记者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人都是有情绪的,但要把情绪掌控好这里面有一个情商的问题。


所谓情商,是指人在掌控情绪方面的能力,它由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共情和人际关系这5个方面能力组成。记者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具备比较高的情商是必要的。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当记者不仅要文字好、能写文章,还要有很好的情商。这种情商表现在能够把持住自己、正确处理诸多关系。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赢得了人们的好口碑。


正确处理采访中的N个怎么办,还需要文化的滋养与助力。为何有的记者能与“三教九流”打交道,而有的记者则做不到?为何有的记者能让对方说话、甚至倾心交谈?有的记者则没这本事、甚至有时与人不欢而散?为何有的记者温文尔雅、不急不躁,而有的记者遇事不冷静、火冒三丈?举凡这些都与记者的文化修养有关。


也许有人将之归结为记者的性格问题,这里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文化修养问题。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就不会做出那些毛糙举动。


小结语:

记者采访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好。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课堂里学不到,书本里没答案,只有在实践中去摸索、寻找。但愿有更多的记者勇于投身于实践中去,在采访的“游泳”中学会“游泳”,增长才干。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