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视点时评 > 今日舆情解读:假新闻背后有真民意

今日舆情解读:假新闻背后有真民意

2013年01月01日 00:00:00 访问量:239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白 梅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潘若辰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北京法院称截访人员被判刑报道不准确”,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搜狐新闻“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 截至今日上午13时,“北京法院称截访人员被判刑报道不准确”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三位,已有超过62万网友参与和超过6万条网友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北京法院称截访人员被判刑报道不准确

链接:http://news.qq.com/a/20121128/000066.htm

针对12月2日,北京一媒体报道称“朝阳区法院判决河南10名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成立”,人民日报记者从相关法院了解到,案件尚未宣判,消息不准确。法院 发言人称这是假新闻。该发言人确认法院就涉及河南某市官员的案件举行了听证,但否认法官作出任何裁决。目前法院正与该媒体交涉要求道歉并解释。

12月2日,一篇“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的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各大门户网站均将其推送至首页显要位置。这篇报道称,近日,北京朝阳法院判决河南长葛市10名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成立,10名截访人员以非法拘禁罪被判刑,主犯被判1年半,其余9人则分别被判处几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据了解,今年5月,北京警方查处了一处河南地方政府设在北京的截访点,抓获10名截访人员。

该报道还称,9月24日,北京朝阳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该案。11月27日,北京朝阳区王四营法庭第二次开庭,审判该案的3名少年犯。11月28日,朝阳区 温榆河法庭第三次开庭,审判其中7名成年犯。同日,法庭宣判,10名涉案人员全部以非法拘禁罪被判刑,主犯被判1年半,其余9人则分别被判处几个月不等的 有期徒刑。共有10名受害访民到法院旁听了宣判。

报道追溯案情称,今年4月底,有访民被截访人员送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合村的一处院落关押。访民称,截访人员挂着河南长葛市政府驻京办的胸牌,关押点是河南省地方政府设在北京的截访单位。

 

二、网络舆情关注度分析

1. 四类媒体关注度分析

12月之前,“截访”话题在各类媒体中并未出现集中性报道, 12月2日起,相关话题的舆情热度开始猛烈地爆发性增长。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400篇,相关论坛帖文也超过300篇。

今日(12月3日)事件相关舆情热度继续升温。截止到今日中午,相关网络新闻已经超过280篇,相关论坛帖文也超过120篇。数据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目前仍处于持续升温状态,值得有关部门密切关注。

 

2. “截访”话题各类媒体报道排行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搜狐网、人民网强国论坛、博客中国和现代快报分列各类媒体报道数量首位。人民网、新民网等主流网站和人民网强国论坛、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等社区论坛以及多家境外中文媒体对此话题均有较多关注。

 

3.微博关注度分析

与前面的四类媒体舆情热度走势类似,12月之前,“截访”话题在微博上没有形成较明显的热点。

12月2日,在有媒体报道称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后,微博上此类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当天的相关微博突然暴增到20万条以上、 截止到今日中午,相关微博的数量已经超过3万条。数据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处于爆发性增长状态。今日微博上的舆情热度有所回落,但其后续发展态势仍需要 进一步观察。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 网民热议:假新闻为何受追捧值得深思

 

 

 

网民观点摘编:

失望:真希望该新闻是真的(22%)

网友“诗奴L”: 唉,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好消息,却又这样快被证实是假消息。

网友“徐静波微博”:一种希望的破灭,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对于国家政治都是一种痛苦。北京法院突然宣布:判决河南长葛市政府截访人员有期徒刑的消息是假消 息。让我们的心进入了寒冬。我们希望这是真的,就像我们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法制一样,因为我们无路可走,唯有恳求清明的政治给在基层挣扎的民众一点阳光!

网友“周丕东”:【北京法院否认对截访人员作出任何裁决】“外地在京截访人员首次被判刑”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不足12小时后被证实为谣言。这12小时,热爱 这个国家的人发出了许多感叹,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以为这是黑暗里的灯塔,将会迎来法制未来。然而12小时后,那些激情、那些信念、那些美好,却发现只 是一场梦。

网友“辰chx”:本来以为这标志着的反贪第一步已经迈出了,本来以为看到阳光了,本来觉得生活有盼头了,但是看到这个消息突然觉得现在头顶又是乌云密布昏天暗地!

沉思:假新闻为何受热捧(18%)

网友“我是XXX”:新闻是假,百姓上访被地方政府驻京黑监狱截访是真。

网友“阿甘加油加油”:假新闻《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如果假到民众欢迎,也值得考量。

网友“周荣锋edi”:就算是真实,这结果也很难令人满意。

网友“时政中国”:北京法院称判决河南截访人员报道系假新闻 -----如果假新闻变成真新闻那是真理的胜利,如果不是那是中国黑暗还未退去。

网友“新华社朱继东”:【假新闻获得网民一致认可的背后是渴盼保护信访权利】人民网今天转发了北京青年报的新闻《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称,北京朝阳 法院近日判决河南长葛市10名截访人员非法拘禁罪成立,主犯被判1年半,其余9人分别被判处几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但却被法院指责为假新闻,不知其中隐情何 在?但民心不可欺!

网友“负司令”: 民心向法!

愤慨:对截访者应严肃处理(17%)

网友“三叶草的童年”:地方政府不反思自己的工作反而截访,你们要是把矛盾认真对待解决,谁会出去上访?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道理不懂吗,

网友“六君君”:截访乃至设立“黑监狱”是对人权的践踏,是对上访人员正当权利的妨害。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截访”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判处“截访”人员是大快人心、合理合法的行为。

网友“雄鹰”:对截访单位要严肃处理!追究领导责任。

网友“pusa”:截访人员是受单位派遣的,应追究截访单位领导责任才是治本之策!

网友“留缘”:光惩治截访人员没有用,一定要惩治幕后人员。

网友“左耳通灵-律师”:这些被判刑的人员中是否有公务员?是否处罚了真正的决策者?

网友“花仙子晓佩”:大多数的人因为法院不依法判案,有冤没处申,没有办法只能去首都上访,而地方政府不解决问题只是一味地压制当事人、恐吓当事人,有的 人被非法拘禁、拘留、甚至劳教。去法院提起诉讼他们连案都不给你立,没有经过这种事的人你是不会知道这里面的黑暗的。希望国家能提供一个让百姓申冤的地 方。

冷静:为截访审判叫好还早了点(16%)

网友“中青报曹林”:“首判外地在京截访人员”报道失实。《北京青年报》今天报道称“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引发网民热议。据《人民日报》等向北京高 院核实,案件尚未宣判,此消息为假新闻,朝阳法院也正联系该报要求道歉。虽然这是公众期待的结果,但不能把期待的当成现实发生的,不能用期待去倒逼事实。

网友“周文彬2010”:当网传北京判决截访人员大家欣欣然后,我就不看好是正义和公正的到来。现在说是假新闻证明正义和公正的到来远没有做好准备。

网友“周家群”:【截访审判:看来一切叫好都还早了点】本来以为对地方政府以截访为名肆意限制人身自由说“不”,对北京“黑监狱”也将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的北京朝阳法院,虽然确认法院就涉及河南某市官员的案件举行了听证,却称判决河南截访人员报道系假新闻,否认法官作出任何裁决。看来要真正消除截访黑社会 难啊!

网友“龙舌兰_Scorpio”:基层官员一手遮天,上访者不得不各种“散步”、各种”旅游“,猫捉老鼠般逃过各种”围追堵截“。。。人治or法治,”法“能否压”政“,拭目以待。

网友“独眼老施”:别急,还在查。因为还有指使者、协同者、付款者。

疑惑:媒体和政府孰真孰假(14%)

网友“蒋东侠”:不负责任的新闻也敢向外界发吗?

网友“今天真高兴丫”:媒体这是造谣啊,要 负法律责任的。

网友“青山剩石”:那对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北京某媒体该如何处理?

网友“火星超人老猫”:准确的情况又是什么呢,朝阳法院有责任和义务公布真实情况。

网友“往日歌谣”:那你给个准确的?这样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难道不能判刑吗?

网友“王松华”:到底是谁在较量,一会儿真一会儿假,拿民众当儿戏呢。

网易网友“121.12.*.*”:官方所说的每一句话,百姓都在质疑!百姓质疑的每一件事,官方都在否认!官方否认的每一件事,最后都被证实!最后证实的每一件事,都是不了了之!

呼吁:莫让截访妨碍民意表达(13%)

网友“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继续信访制度,就需同时接受它的利和弊,中央不能只要利,把弊推给地方和基层。比如既然允许每个公民上访,就不应 把一个地方的上访人数多少与该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而只应与真正“冤案”的多少挂钩。而且北京应为此承受一定的维稳压力,容忍信访区域看上去有一点 “乱”。否则就会逼地方派人来京截访。

网友“六君君”:长久以来,上访率成为衡量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考核录用官员的重要内容。其出发点是好的,是通过政治的压力让各级政府官员依法办事、 依规办事,为人民服务;更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督促政府及官员自律、自警、自重的重要途径,从而保障政府权力运行在阳光下,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及官员害怕出问题、担心被举报,把上访当成了一种负担。他们不是千方百计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为官一 任造福一方,而是把心思用在如何防民之“口”、堵民之“访”上,企图把民意扼杀在“摇篮”里,将上访堵在“家门”口边,甚至专门成立所谓的“截访”人员设 岗布哨,设立“黑监狱”恐吓上访人员。孰不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如“疏”,终究是堵不上的。

网友“101223717”:我家就住在北京高法旁边,各地上访的人除周末以外几乎每天都能把高法前街道堵严,各地截访的都是当地警车,以黑龙江和山东居 多,在我们村道上开车都特嚣张,对上访的那是围追堵截啊,跟抓罪犯似的,可想在他们当地是什么德行了,老百姓要不是有什么大冤屈,又没人给解决,谁没事跑 这么老远来民告官找不痛快啊,有那功夫和钱在首都旅旅游好不好。

 

2. 媒体热议:假新闻显示真民意

假新闻显示真民意

《东方早报》评论认为,“截访人员首次被判刑”得以疯狂传播实则蕴含了公众期待。《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在这个新闻乌龙的背后是无法消弭的民意焦虑,人 们希望它能成为事实,害怕曾经的非法截访阴魂不散。若真能以判刑外地截访人员为起点,保障民众权利的基本公平,必令民心大快,但是否成行,尚需拭目以待。 《环球时报》评论认为,舆论普遍把对上访人员的无条件支持当成“政治正确性”的箭头,因此截访者们长期成为众矢之的,昨天的假消息引起一片欢呼就是这个原 因。

法治才是社会稳定的根基

光明网评论指出,对维权公民上访的现象必须用法治的手段来解决。以非法的方法解决公民维权问题,只会导致维权上访的人越来越多。近几年中的相关情况已经证 明了这一点。法治才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南方日报》评论指出,公众对本案的关切并非完全是“空欢喜”一场,而由本案的社会热议则可窥见,各界对司法强势介 入截访类非法拘禁案件拥有普遍而强烈的期待。参与截访的某些公职人员的行为如触犯刑律应依法追究。社会期待有担当的司法判例为权力者的截访冲动泼凉水、敲 警钟。

《东方早报》评论认为,“非法拘禁”不会因截访就获得合法性,维稳更不是凌驾法律之上的理由。截访者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截访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犯罪行 为和违法行为都应依法追究责任。《齐鲁晚报》评论认为,对于如何让信访制度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的良性制度,如何有效维护访民的合法权益,社会各界早有共识, 那就是依法行政,将法律当成从根本上实现“截访”的最有力武器。

21CN网站评论指出,中国必须严厉打击非法“截访”之恶行。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能早日从法理上彻底消除非法“截访”问题的所有障碍。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而失信于民。该评论指出,北京法院不妨严格执法,依法判处截访人员的非法拘禁罪。以此判例为发端,蝴蝶效应尽显。

“截访人员被判刑”如能实现意义深远

《中国青年报》评论指出,如果“首判外地截访人员”属实可谓意义深远,今后地方政府再也不能在北京肆无忌惮地截访和关押上访人员了。21CN网站评论指认 为截访人员若被判非法拘禁罪是十八大精神结硕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的干群关系好转将促使“美丽中国”建设步伐加快。齐鲁网评论指出,朝阳法院作出的这项 “首判”既是对信访渠道的率先清淤,让传统的官民沟通更加顺畅,也是体现法律至高尊严的一次有力实践,从某方面来说,也是新形势下,把依法维护社会稳定推 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截访案审判应依法审理

《环球时报》评论认为,河南长葛市10名截访人员是否涉嫌犯罪应依法审理,不受一些部门的影响,也不屈从舆论的压力。媒体及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则应把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向公众解释,不应为了私利而把当前的大难题故意简单化。

信访制度仍然不可或缺

齐鲁网评论认为,群众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更高领导或部门,说到底还是基于对政府的信任和对解决诉求的信心。保持信访渠道的畅通无阻,对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依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里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3. 人民日报微博引网友热议

12月2日早7:30分,人民网微博转发北京青年报消息,发布【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短短几小时内转发量过万,@章诒和、@何兵、@薛蛮子等多位 大V和众多网友一片支持之声。经《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最高法院证实该消息是假新闻,10小时后,人民网发博称此报道不准确。正如@新华社朱继东所 言,假新闻获得网民一致认可的背后是渴盼保护信访权利。网友同样希望媒体能够恪守职业道德,杜绝假新闻的出现和传播。

 

4. 知名网络意见领袖评论摘编

高晓松(知名音乐人):原来北京还有各地政府私建的黑监狱!原来还有一种吃皇粮的腌臜泼皮叫截访人员!真乃十三朝二十五史所未闻!等中国再强大点,估计各国也要到北京建黑狱截访了!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继续信访制度,就需同时接受它的利和弊,中央不能只要利,把弊推给地方和基层。比如既然允许每个公民上访,就不应把一个地 方的上访人数多少与该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而只应与真正“冤案”的多少挂钩。而且北京应为此承受一定的维稳压力,容忍信访区域看上去有一点“乱”。否则就 会逼地方派人来京截访。

路一鸣(央视主持人):北京宣判外地截访人员有期徒刑,但罪名不是截访,是非法拘禁。上访、截访搞得劳民伤财,人仰马翻,应该都不是双方的本意。但现实没 有给他们足够的选择。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司法机构不能取信于民,让上访者只相信"上边发话"?为什地方政府宁愿动用非法手段,也不让上边知道"下边"的 情况?

周丕东(天涯社区天涯杂谈首席版主):“外地在京截访人员首次被判刑”在中国大地上传播不足12小时后,被证实为谣言。这12小时,热爱这个国家的人发出 了许多感叹,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以为这是黑暗里的灯塔,将会迎来法制未来。然而,12小时后,那些激情、那些信念、那些美好,却发现只是一场梦。

警界学者黎津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前几天在某大学给党政领导干部上课,我说90%以上的访民都是有正当理由的,地方不应派人截访。课间休息时,一干部对我说:90%以上访民都是神经病和无理取闹的缠访者!就是要截访!

中青报曹林(中国青年报知名媒体人):“首判外地在京截访人员”报道失实。《北京青年报》今天报道称“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引发网民热议。据《人民 日报》等向北京高院核实,案件尚未宣判,此消息为假新闻,朝阳法院也正联系该报要求道歉。虽然这是公众期待的结果,但不能把期待的当成现实发生的,不能用 期待去倒逼事实。

 

四、舆情点评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假新闻背后有真实的民意,假新闻获得网民一致认可的背后是网民们渴盼保护信访权利的呼声。“截访”话题舆情热度突然爆发背后是沉甸甸的民意诉求。

网民们在“截访”话题方面的表情多姿多彩。众多网友指出,绝大多数是的访民们有冤没处申才去上访。网民们期待一个有冤有处诉、官民沟通渠道更加畅通的法治 化社会尽快到来。而对于参与截访的人员,网民们一边倒地认为他们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截访人员背后的力量也需要追究。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截访话题早已成为一个网络民意一边倒的热点话题。“截访”人员和相关部门在网络上处于“过街老鼠”的境地,相关部门如何改变在网民们眼 中的负面形象也就成为一种当务之急。而在此背后,网络时代信访部门如何转型、一些地方政府仍在实行的“截访”考核标准是否应当调整和如何调整也应是有关部 门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截访背后的真民意”不仅体现在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更表现新时期的“信访”将会从线下走到线上,从群众“单访”到网络“群访”推动政府努力解开官民间的矛盾。在今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发布《2012新浪政务微博报告》的契机下,我们期待在新媒体的推动下,流血又流泪的信访事件能够越来越少、而像政务微博这样的更多新形式的官民对话越来越多。

(本文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来源:人民网 

 

 

 

                                                                                                               (编辑:惠友)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