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两种心态,助你采访成功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两种心态,助你采访成功

2022年11月08日 11:05:00 来源:华文融媒 访问量:466 作者:刘国昌


编者按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这是党的二十大后的第一个记者节,意义非凡。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本网今刊发一篇有关记者采访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40多年,主要是做编辑工作。但有时也出去采访。虽然次数不是很多,但每次都很珍惜,留下的印象也颇为深刻。

在这些采访中,我感悟到采访的不少“门道”,其中印象较深的是:采访时要有两种心态最重要。

这是怎样的两种心态呢?请看下面的介绍——


心态一:怀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去采访

1992年9月间,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又一次来到北京。经有关部门引荐,我和时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港澳侨部主任翟象乾一块到钓鱼台国宾馆采访陈女士。

然在大门口等候时接到通知,请我们到理发室去见陈女士。闻此消息,我们有些不解、不快。

一进门,陈女士便从座椅上站起来说,很抱歉,我刚接到一个通知让我去见一位领导同志。我想我得整理一下头发,便请你们到这里来了,真的很对不起!

听她这么一说,我们的不解、不快很快就释然了。在她的邻座坐下便开始了采访。

也许在理发室的原因,陈女士说话很随便,滔滔不绝。讲她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相识到相爱,讲她在美国的奋斗经历,讲她为中美关系的所做的工作……有几次讲到兴奋处,她让理发师停下来,扭过脸来对我们继续讲。

虽在理发室采访,但收获颇多,获得了不少的第一手材料。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在采访时遇到变化的情况,不要“不解、不快”,而是要随遇而安。如果一肚子怨气、不高兴,那就难免搞不好采访。只要能达到采访的目的,记者自己适时调整一下心态是必要的。


心态二:怀着“虚心学习”的心态去采访。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有个《名人专访》专栏,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毕季龙先生是编辑部拟定的采访对象之一,我欣然前往采访。

采访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毕老是我国的资深外交家,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曾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进行研究。1979年至1985年期间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85年卸任后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活动颇多。

看了这些材料,我想这位经多识广的大外交官一定架子不小,恐怕采访未必能深入畅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如约前去采访。

记得那是在1990年春的时候,我骑自行车来到毕老家中。毕老的家在京城东城南小街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院内清静、整洁。北屋门启处,毕老笑盈盈地站在那里迎接我。但见他中等身材,身着一件中式上衣,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我们坐在沙发上交谈,开始我比较拘谨地提些问题,没想到毕老应我所问,一一娓娓道来。见此情景,我们便放开了交谈。

谈如何认识美国的富,谈如何认识美国的“自由”、“民主”,谈联合国见闻和美国的社会和生活。毕老有例证,有分析,谈吐有致,逻辑严密,使我如沐春风。我暗想,这纪录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啊!

时近中午,我告辞出来,说把稿子写好后请他审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并送我至门口。

过了几天,我将写好的稿子送毕老审改,很快他就将稿件退还。打开稿子一看,密密麻麻地改了不少,有文字方面的,但更多的是提法。

比如原稿写“有人对美国羡慕多,甚至有点迷信,说什么‘外国月亮比中国圆’......”毕老改为:“有人对美国羡慕多,(个别的人)甚至有点迷信,(虽然没有说)‘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但总觉得......”括号内的字句是毕老所加,从中可见他的严谨和文字功力。

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看了以后对我的启发很大。

记者采访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有益的交流。通过采访、交谈、切磋稿件,对记者的促进和帮助也是很大的。要做到这一点,记者抱有“虚心学习”的心态很重要。


小结语

记者采访涉及的要素比较多,但就心态而言,以上两种心态甚为重要。这两种心态实际上是记者要自重的问题,不要摆架子,不要自高自大,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这是做记者最为重要的理念。我们当努力践行,取得实效,无愧于记者的光荣称号!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