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你在文章中设问句了吗?

北斗观察网 | 刘国昌:你在文章中设问句了吗?

2024年03月18日 06:16:50 来源: 老记说事 访问量:429 作者:刘国昌


你在文章中设问句了吗?


刘国昌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如果写得沉闷,呆板,即使观点再好,也会与读者失之交臂。为何?因为人们不愿意看那些“让人昏昏欲睡的文章”。


  如何使文章有点波澜、有点起伏呢?在文中设问句,是其中一个有力的手法。下面我们就此进行一番剖析。


  一、不要小瞧了问句的作用。


  文章“让人昏昏欲睡”,原因之一是通篇没有一个问句。别小瞧了这个问句,一个问句,能引起人的注意;一个问句,能引导人的阅读;一个问句,能激发人的思考。反之没有问句,都是“应该、必须、要”的说教语,那怎能不让人打瞌睡呢?


  有经验的作者都善于巧设问句,或文前,或文中,没一定之规。但有了这问句,文章就显得有活力。


  一篇题为《小事不小》的短文,讲的是合肥光明电影院设立“箩筐寄存处”方便农民看电影的事儿。作者没有简单地赞扬几句了事,而是巧妙地设问句,把稿子写得趣味盎然。


  如:


  “这可以说是小事一桩,然而小中见大,见什么大?”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不仅要求吃饱穿暖,还要求丰富的文化生活。一些农民进城,办完了事还要看一场电影,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


  读了这有问句的文字,比那种只是平面叙述的文字好看多了。


  在3月7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王毅外长回答问题时十分注意设问句。


  如:


  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


  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


  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


  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


  这4个“何在”,这4个问句,切中要害,铿锵有力,颇有感染力。


  二、如何设置问句?


  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将其设置得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搞清楚问句的类型。


  问句有一般问句、疑问句、反问句、质问句等多种形式,这各种不同的问句,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我们要设置问句首先要搞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


  比如说一般问句,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问句。在文中设置这种问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为什么他能一直坚持这样工作?”


  “是谁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样的问句把问题提出来,然后自答或借他人之口来回答,以引起人们的兴趣。


  再如疑问句,这是因疑而发问的句型,一般有以下3种情况:


  A.选择疑问句——他在东城还是在西城上学?


  B.特殊疑问句——下班后还坚持写稿的是他吗?


  C.反意疑问句——难道他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还如反问句,反问句,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在文中设反问句,目的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如“平时不坚持练笔,怎能写出好文章?”“不坚持看书,怎会有知识的积累?”等。


  2.选择好设问句的恰当时机。


  设问句不是随便加个问号那么随意,那么简单,而是要依据行文的进程巧妙加以设置。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A.开文提问: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问题,引人注目。


  B.文中设问:


  在叙述一些现象后作者提出问题,如有评论在列举一些商场里不卖百姓常用的小商品现象后设问:“商场本是为民服务之地,可这些小商品都不卖了,怎么体现为民服务的精神呢?”


  C.辨析中设问:


  在辨析中设问,有利于明确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说法。


  如:“有人说,不用那么费劲也能取得好成绩。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春天不耕耘,哪能有秋天的收获?平时不下苦功,哪能取得好成绩?”


小结语


  设问句是让文章“不平”“有起伏”的一招,要将其用好,关键在于思想要活跃。思想活跃,谈论问题就生动,说了正面说反面,问句就多起来。当然,这需要长期的锻炼。但只要持之以恒,勇于实践,就会不断有所成效。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北斗观察网 特此声明。